陈德昌校友回忆中法学校生活(7):双语教育与我一生之路
发布日期:2022-12-02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陈德昌

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交际能力被确定为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中学双语教育的效益,将在大学医学院学习,特别在留法期间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经受检验。

 

双语教育开辟我一生之路

 

1947年,我进前震旦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以法语为教学语言。1953年进入前广慈医院做住院医师,兼任外事工作。1964年奉调到卫生部报到,由此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进一步接受英语教育。1979年赴巴黎留学,毫无疑义,中法双语教育,或者说,中英法三语教育,开辟了我一生的旅程。

1952年,我弱冠之年,经苏联,柏林,进入哥本哈根。第一次亲眼目睹外部世界,更大,更多样化,更复杂。1979,我进入巴黎第五大学Cochin教学医院的ICU。身处其境,我发现我国的医学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多大的差距。时至1980年,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简称CCM)在中国乃一片空白。这种状态必须改变。

第一学年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每日下午下班后,赶到“巴黎医院医学图书馆”。翻阅杂志文献,做好笔记,每晚阅读笔记本。成为我的家庭作业。二是每周三我参加法国外科会的例行讨论会,从不缺席。逐步接触法国外科学界,接受学术氛围的熏淘。第一学年结束,法国外科学会颁发1979年列席证书(不是奖状),以资鼓励。

 

图片

 

第二学年,Leger教授亲笔签发推荐信(下图),经法国卫生部、教育部、劳动部等行政机关批准,获得“巴黎公立医院医师”资格证书。我进入Ambroise-Pare医院,参加临床工作。

 

图片

 

Leger教授向我表示他率领法国医学代表团访华的友好意愿。我协助他与中华医学会取得联系。1980年法国医学代表团以Leger教授为团长,来华访问北京协和医院和原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两地。我全程陪同并担任翻译。法国代表团受到邓小平同志接见。

 

图片

邓小平同志与法国医学代表团合影。

前排,邓小平同志居中。前排右五,时任法国驻华大使Chayet。右一、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左三 Leger教授。左四,卫生部长钱信忠。最后排,左二,我本人。左三,继任法国大使。

 

图片

我陪同法国医学代表团访问北京协和医院

 

1981年回国,我仍然与法国大使 Chayet保持友好联系。他是中国通。留法期间,我曾多次应邀赴法国教授或社会人士家宴。

 

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综合性ICU建立。Leger教授再次来华访问。Cara教授和Cazalaa医师在初创阶段给我支援,也是Leger教授事先规划的。

我的老师曾宪九教授考虑到我在中学和大学的法语教育背景,可能有相应的国际交流能力,特授意我去法国留学。对我来说,在巴黎生活和学习,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习惯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医学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需要学习正确地看待法国社会的现实,更多地接触法国社会高层次人士,以及高学术地位的学者。这对于我本人的成长以及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忘当初前中法中学双语教育的法国老师们,为我在法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基本问题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天我对危重病医学在中国的发展能有所贡献,我衷心感谢前中法中学的中国和法国老师们对我的教育。

我不忘我亲爱的妈妈,没有她耐心的、严格的中国古文的家庭教育,我在前中法学校的双语教育,将不是完整的。

 

(完)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C1ftjh74eftO7uuHbyH0Q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