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组】学习新课标 践行在课堂
发布日期:2021-06-10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 石 敏

——化学组迎接“双新”主题教研活动(

告别忙碌的五月,化学组用两节组内公开课迎来了六月。既是完成学校要求的规定动作,又是化学组迎接双新对标新课标而开展的主题教研之自选动作

在迎接“双新”、对标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组里早有计划,希望能够以这两节课为契机,组织全组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要把组内公开课开成研究课、展示课。为此,明确要求两位青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课堂要充分体现“双新”的最新理念,大胆尝试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特别是要注重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两位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反复调整教学设计,多次摸索实验条件,运用数字技术矫正试验效果。在上课前一周,组里还专门组织了说课、磨课活动,大家一起座谈讨论,群策群力,相互交流,提出了很多调整意见

6月7日上午8:00杨佳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高一(1)正式登台。水溶液体系可以引导学生的建立微粒观、平衡观、守恒观。杨佳文老师通过类比之前学习的化学平衡迁移到今天所要学的电离平衡,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特点,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运用手持技术pH传感器验证浓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实验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将看不见的微粒数量变化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平衡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的积极探索精神会鼓舞学生学会去分析解决问题。这节课还得到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向老师的大力支持,向老师还特别组织安排了雏鹰团队的青年教师前来观摩指导。

6月8日下午2:50陈稼元的《盐溶液的酸碱性》在高一(6)成功亮相。陈老师通过生活常识巧妙引入,诱发兴趣。进而通过一种新的盐的分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盐溶液酸碱性的与其组成的密切关系,再通过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pH实验得以验证。接着再从理论的角度、微观的层面对溶液进行了分析,最终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水解的实质,稼元还创作了漫画,学生从漫画中里进一步理解了盐的电离是完全的,盐类水解是微弱的。另外稼元今天的穿着也十分应景,火红的上衣助推了课堂热烈奔放的氛围,孩子们也特别的配合,发言踊跃,讨论积极。在几个活跃分子的引领之下,难点重点轻松破解,能力思维,拾级而上,课堂达成率很高,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多项要求。

杨佳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第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课时主要认识了电解质和电解质、区分了强弱电解质。本节课的重点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这对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有较高的要求,一直是学生理解的痛点。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平衡进行类比迁移,让学生自己生成电离平衡的特点和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成功落实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技术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了越稀越电离和越热越电离。此次先进仪器和课堂知识的结合,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教学。
但是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验验证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续分析和应用过程相对比较局促,这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

陈稼元老师的教学反思: 

盐类水解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的微观分析能力要求很高。一般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在水解原理理解上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因为理解水解的概念需要盐的电离,水的电离,以及离子共存等知识作为铺垫,所以教师在突破难点时需要有意识地复习之前的知识,为学生的学习铺平道路。
本节课在高一(6)班展开,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良好,能够紧跟教师的课堂进程,从问题回答来看,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并将其运用到一些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中去。但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完全跟上课堂节奏,这与他们的基础知识不足密切相关,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在这节课的进行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发挥出了应有的教学水平,除了较清晰地讲授知识点外,还能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够理解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还能够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后作业中去。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