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组】诚邀专家研讨课题 化学教研更上层楼
发布日期:2021-03-26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刘江锋

3月25日上午在七楼人文实验室,化学教研组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主题教研活动,学校教科研室主任於健和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吉朋应邀到会传经送宝,两位专家面对面对我组两个课题进行听诊把脉,分类指导,犹如雪中送炭,对我组的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及时指导和有力推动,全组老师深表受益匪浅。

首先,教研组长刘江锋老师介绍说,教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组室发展进步的基石和载体,更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然而我们组这方面积累较少,底子薄,氛围还不浓厚。但可贵的是组里的青年教师都积极肯干,愿意尝试,通过努力来补齐课题研究这块短板。更让人感动的是学校及科研室对我们组很关心很支持,上学期我们组申报了3个课题,2个获批校级,1个获批区级。这十分不易,我们很是珍惜。几个项目于去年9月底均已开启,都在按计划稳步推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为了保证“方向不偏离,步履更扎实,成果更显性”,我们特意邀请了校内两位资深科研专家莅临化学组的教研会,专门研讨课题研究,恳请得到专家的点拨。

接着,陈稼元和石敏两位老师先后汇报了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阶段的计划。

陈稼元领衔的校级课题《后疫情时代高中化学利用“自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得到了全组的支持,也得到了物理组朱徐栋老师的配合,截至目前已完成三大类、数十个视频。仅化学教学类,总时长达十多小时,并且将其运用到了高三的日常教学中去,激发了高三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其中“2021届上海化学一模卷详解”视频还得到了区教研员刘发初老师的赞许和推送。另外化学组物理组的联手打造的栏目——“光明理化不分家”,围绕校园生活,选取各类相关主题,共制作7期内容,吸引了广大光明学子的关注。此外三期趣味实验视频也各具特色,体现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趣味性。课题不但在实践上颇有进展,在理论上也不断总结经验,试图将这些成果总结为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供其他老师借鉴。

石敏领衔的校级课题《“阳台菜园”校本课的开发与实施》,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按季节种植各种蔬菜,一直也在积极的推进。虽然在上学期末遭遇到了寒流的袭击,但是并没有影响整体的研究计划,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得到了一些经验。本学期重新调整了菜品和种植方案,主要分为土培和水培两种,拟围绕“化学学科素养,渗透美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的培养,设置围绕阳台菜园一学期14周的教学安排,为后期上升为校本课的实施努力做好铺垫。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题汇报,於老师率先发言。她首先肯定了两个课题组在前期所做的一些探索。为了能够让课题研究更加顺,更加快,更加完美,她结合两个课题强调:

第一,目标一定要非常明确。这里既要设置学科的目标,还应该有其它的目标,比如情感、价值观即德育的目标,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而不能偏离这个目标。以阳台菜园这个课题为例,设置了太多的目标,一定要把它区别开来。哪个目标是更为主要的,建议把学科目标和德育目标做一些调整。

第二,内容一定要明确,避免堆砌,避免混乱,避免大杂烩。於老师又以阳台菜园为例,校本课程是指怎么种蔬菜?还是在种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所得?还是预设问题去解决中什么?先有问题目标,再有行动目标,后有思考。从课程目标出发,预设问题,通过种植蔬菜完成对一个问题的认知过程。比如说预设问题,植物蔬菜生长周期比较、因素分析、所有蔬菜有土无土都可以种植吗?哪一类更适合于有土或者是无土?关于陈老师的光明自媒体,於老师说,是侧重自媒体设计的制作,还是评价?如果是制作,那就是使用用技术,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如果侧重评价,那么技术是手段,是教学手段,也是评价手段,最终要回归到教学。对于教学做反思,改进教学行动,内容上还是要进一步明确。

第三,研究方法要进一步明确。於老师说,通常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行动法,问卷法,调查访谈法。建议在后期的研究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目标和内容相匹配,要做到一一对应,没有漏洞。同时注意方法要兼顾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第四,研究步骤也要明确。在开题中往往比较侧重时间步骤节点,其实步骤阶段与内容要完全对应或者吻合。既要对应内容又要对应时间,在中期、结题可以调整步骤阶段,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可以调整,关键在于实时记录。比如蔬菜时间周期、观察点、气候、含水量、酸碱度,用学科知识细化研究的过程。

第五,结论要明确。於老师说,课题研究可以成功,完成预设,即是目标。也可以部分达成,也可以不成功。结果是什么,要明确表达出来。也要明确表示是否符合预设,没有符合预期要有原因分析。超过预期可以作为下个课题的开始。

於老师还就青年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匠心人,一个有爱心的人。她解释说,好的课题,往往都是来自于教学反思当中的一些困惑,我们不要让琐事填满了大脑,要学会时常发发呆。做教师搞科研,内心有深处要有一种执着,带着功利性去做课题,肯定是搞不好的,做课题应该拒绝一切功利。什么东西适合做课题呢?从一线教学中课堂生成、教材课程、学生学情中找;从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执着中找。往往灵光乍现的东西才是真正适合用来做课题研究的,所以她最后建议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做课题一定是想把问题想通想明白,而不是一个空架子,用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玩概念。

刘吉朋老师就论文撰写做了专题辅导。为了能使自己的辅导讲座对我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他提前两个礼拜拿到两个课题的相关材料,对已有的文字材料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分析推敲,并写下大量笔记,几张A4纸上也已经密密麻麻做满了批注,绝对是有备而来。他的发言,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口若悬河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对于问题,毫不避讳,单刀直入,直击要害。吉朋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两个课题做了细致评价和方法指导。

第一,课题的研究目标表述不能太随意,要重新整合既有的较为散乱的目标设定,从而将课题研究中的目标定位、逻辑关系、探索理路等方面可视化,也就是通过对目标的整合使得课题研究的逻辑理性显现出来。这样做,可以使课题的研究目标从模糊而不明确,到逐渐明晰,到最终明确,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逻辑根基和研究框架。例如设立的目标太多,大约有五六个,完全可以进行整合,需从课题研究的学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价值性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第二,要注意课题的理论支撑的坚实性。要善于向课题研究的擅长者讨教,要定期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章,发现和发掘自己所做课题的理论依据。例如,石敏老师“阳台菜园”校本课的开发与实施的理论支撑可以从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来思考。而陈稼元的课题理论支撑可以从无边界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两个理论来思考。要善于运用理论来夯实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开阔课题研究的眼界。

第三,建立课题研究成果框架,善于挖掘课题成果。要注意几个要点,比如研究成果陈述框架很重要,写文章背景不要太大,结题报告一定要有方案的设计,有反思与前瞻,实际操作与意义一定注意区别开来,目的为前思,意义为后思。再如,在课题成果的表述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是论文、报告、总结,也可以是图片、视频、访谈、音频等,要让它变得丰富起来。又如,要警惕逻辑陷阱,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成果回归到课堂教学中来,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学校。

最后刘江锋组长总结道,今天我们化学组非常荣幸,两位专家为我们做了两场精彩的课题研究辅导报告。两位老师对今天的活动非常重视,他们提前两三个礼拜就开始为我们备课,做到了精准帮扶,倾囊相授,感人至深!报告的内容信息量巨大,需要我们大家在会后仔细地反刍、揣摩,方能消化、吸收。正如刚才於老师所讲,做课题不是作秀,不是玩概念。不是短期的,也不是功利性的,而是要穷尽我们一生精力可能才能做好的一件事情。必须要潜下潜心下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当下,尤其是要抓住“双新”的契机,主动的对接。学会研究,善于研究,乐于研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努力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