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司法前沿】上海中学生报报道我校“涉外法学课程”
发布日期:2025-05-12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德育处

    为响应国家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号召,我校与华东政法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联合打造“涉外法治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开设“涉外法学”课程。该课程聚焦全球化竞争下的法律前沿议题,通过实地参观、观摩比赛、聆听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激发中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涉外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近日,上海中学生报专题报道了我校的“涉外法学课程”(第4版)。

 



涉外法学课程探索智慧司法前沿

 

假如DeepSeek自动生成了一本小说,司法机关该如何认定其属性和版权?”“用户在使用 DeepSeek时输入涉密信息引发数据泄露,是否应追究开发者的责任?”314日下午,上海市光明中学老大楼209室热闹非凡。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边界等议题,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各自陈述观点。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走下讲台,细致了解各组同学的想法,并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

上海市光明中学涉外法学课开设自20219月,在学生中颇具知名度。课堂上,同学们不仅会系统学习涉外性法律条文,还立足比较法开展分析、讨论。每学期初课程名额在系统上放出后,很快即告满员

314日的课上,师生结合20237月我国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边界,进而探讨人工智能全球化竞争下的法律规则博弈与实务合规应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享有独立法律人格?下课铃声响,仍有不少同学对课堂中的部分议题意犹未尽,来到讲台前,和本节课的授课教师——“涉外法治宣讲团团长朱恺音进行探讨,高一(4)班任耀庭就是其中一员。从小对法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她,有志于未来学习法律,希望通过交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与同学、老师的观点碰撞后,任耀庭觉得自己还从讨论中找到了思考问题的新路径。而朱恺音则把这次讨论的过程迅速记录在自己的备课手记上。这本厚厚的备课手记上写满了同学们在课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期待。朱恺音指着手记上的关键词人工智能,告诉记者,这节课的内容设计,正是源于上学期智慧司法主题课的课后交流。在那次交流中,有同学希望了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法律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本学期集中备课时,我们就更多侧重人工智能和法治前沿问题的融合,让课程内容更鲜活、更实用。

高一(1)班的严子妡是涉外法学课程的忠实粉丝。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从民法基本原则刑事司法中的正义,在过去的两个学期里,她在课程讲授团队——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宣讲团成员们的带领下,详细学习了多部专门法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她乐在其中。为了更好巩固课程所学,每节课后的周末,她都会在笔记本上对所学内容做系统梳理,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对于她在思考时遇到的问题,授课老师们会通过微信、邮件等不同方式为她答疑解惑。

三年半的时间里,已有上百名光明学子修读了此门课程,其中不少同学从法律小白一路成长,现已能独立阅读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法律文本,并在各类实践比赛中表现出色,而法治之花的培养土壤也在光明中学日趋肥沃。目前,学校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交流处合作,联合双方优势,打造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一体化项目。全校范围内所有对法治感兴趣的学生皆可自由报名,通过实地参观、观摩比赛、聆听讲座等活动不断激发对法律的兴趣,树立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英语等语言的同学,则在本校教师和华东政法大学专业团队的带领下,了解国外的法律基础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见习记者 沈 元 记者 李 熳/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