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又新印刷所内,一节特殊的思政课开讲
发布日期:2023-04-25   来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作者:瞿煌俊 邵林峰

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以哪种语言出版发行的?《共产党宣言》又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究竟是参照了哪些语种的译本?他又是如何进行翻译呢?《共产党宣言》与又新印刷所之间又有什么联系?4月24日下午,来自上海市光明中学的思政教师与外语教师们在这里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又新印刷所旧址的所在地。其实,说是旧址,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算是新址。因为,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此处,将这栋石库门建筑平移了128米。如今,又新印刷所旧址已经被列为上海市第八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时,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为什么要给这个印刷所起名为‘又新’?《礼记》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新’象征着一种全新的开始。这个印刷所也名如其实,它将马克思主义化为一个个的方块汉字,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本节课中,光明中学的思政教师赵程斌充分挖掘区内红色资源,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走进位于复兴中路上的又新印刷所旧址。赵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故事讲授、图文观摩、实物体验、艺术创作、多维视听、经典诵读、文本分析、翻译训练等形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外语课程,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与传播,明晰《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感怀马克思、恩格斯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体悟陈望道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奋斗。

“随着油印机的开动,1920年8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就在这里正式面世。全书一共56页,定价‘大洋一角’。这本薄薄的书,对中国未来一百多年产生的影响实在厚到无法估量。这是一台20世纪30年代手扳式印刷机复制品,也是当时此处最有可能使用的机型。” 在又新印刷所旧址内陈列的一部20世纪20年代手扳式印刷机复制品前,赵老师又详细介绍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印制过程,并让学生们亲自模拟操作一下,感受当年印制《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喜悦之情。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就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那样,马克思的英明将永垂不朽。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传播,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带领着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将在21世纪带领我们中国走上更美好的明天。我们想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让学生们感悟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也体验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光辉历程。”赵程斌老师告诉记者。

“来到这里可以来参观又新印刷所,感觉拓宽了自己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过这次学习我们知道了《共产党宣言》的印刷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应该珍惜先辈们拼搏而来的美好生活,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 光明中学的学生张哲涵激动地说。

随后,日语教师全中元、法语教师周惜梅、英语教师姚静渝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日语、法语、英语三语种一体别开生面的外语课,一起回溯当年陈望道先生的翻译历程。

据了解,又新印刷所印制了第一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也永远成就了又新印刷所。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红色印刷机构,这里还承印了李汉俊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陈独秀著的《政治主义谈》,还有《共产党》《自由》《新湖北》《美术杂志》等进步刊物。1921年2月,又新印刷所因承印《新青年》《正报》等进步刊物被迫关闭。它的短暂存在,如流星一般,以其恢宏的气势,流动的轨迹,飘逸的神采,激扬了生命的最高格调,并将瞬间化为永恒,为共产主义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本次思政课,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参观寻访,深刻感受到应当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勉励大家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记者 / 瞿煌俊 邵林峰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