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程目标的年段适应性和学段连续性。
“如果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今天的中国,你会选择怎样的中国故事?”“冬奥会的口号是什么?它代表了怎样的寓意?”“奉法者强则国强,这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示?”24日,上海市光明中学的课堂上,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道法老师和思政老师“一起”上了一堂不同寻常的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走进校园,小初高的老师探索用不同的方式,从文化、法治、外交等领域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其中内涵,真正内化于心。
2021年秋季起,《读本》全面进入上海课堂。如何更生动更出彩更走心,用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方法,怎样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当天,外滩学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现场呈现的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就是黄浦区外滩学区对于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的全新尝试。
2017年,光明中学作为牵头学校,携手光明初级中学、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震旦外国语中学、复兴东路三小,建立了实现师资、课程、文化、特色等互通互融的外滩学区,距今已经走过了五年。五年里,外滩学区加强校际互通,促进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区资源的综合效应,先后在德育、艺术、体育、法语、心理等诸多领域进行合作交流。在思政教育方面,校际理论交流互动频繁,例如《梅香溢远》课程的辐射,《伟大建党精神》的流动宣讲,共同承办“国旗下的成长”主题升旗仪式等。2019年,学区依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等智库高校资源,成立了“外滩学区”学生理论学习社团联盟。
“多次的区内专项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大量的可借鉴的优质资源,为我们校内的备课打开了思路,也提供了有力支撑。我试着运用多样的方式呈现素材,优化情境创设,例如用话题讨论、观看影像、借助比喻,或是结合热点时政等方式呈现。”光明初级中学的道法学科教师夏芝悦介绍说,比如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份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更好地感悟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体现在每个人的身边,帮助学生用活了理论。
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介绍说:“校本课程《梅香溢远》成了区级德育共享课程,在选修课中引入了华东政法大学、社科院等优质课程资源,联手历史、地理学科打造跨学科课程,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前不久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三位思政老师又联手上了一堂主题情景思政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并在外滩学区直播共享。几年来学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实施者都更丰富了,既有学校小课堂、也有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同时,课程建设也推动了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我校政治组的六位老师各有特色,正携手推进学校‘大思政课’体系的建设。”
她说,外滩学区启动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在突出立德树人的同向性和同质性,注重课程目标的年段适应性和学段连续性,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快速破题、协同攻关,打破思政课的校际和学段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我们的思政课堂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情怀上有温度,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朱晓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