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化学教研组在7楼人文实验室举行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全体组员参加,见习教师列席旁听。按照学校要求,分析会主要两个角度,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本年级学生的期中考试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下阶段的教学建议;二是命题人对试题命制作说明并进行必要反思。教研组长刘江锋老师主持分析会。
沈力刚老师是高三备课组长也命题人,率先发言,对高三年级做了分析。本次高三化学考试采用了综合性测试,目的是想借助此次考试进一步摸清底牌。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查。卷面57%的内容是已经复习,43%的内容虽然还没有复习,但基本上是合格考或者略高于合格考的要求。从成绩来看,没有达到预期。原因有以下几点:1、很多合格考的知识点没有掌握;2、开学时间短,综合训练少,实战不适应,时间分配不合理;3、开学至今复习的内容遗忘率较高;4、面对题目,学生不知所云,分析理解能力不够。下阶段教学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落实,整理知识大纲,加强记忆;2、精心编织导学案,注重迁移举一反三,减少低效重复;3、根据学生两极分化,进行分层辅导。重点培育和补缺补差交替进行;4、加强计算专题训练;5、改进课堂,评议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作用;6、答题规范和应试方法方面培训指导。
朱伟杰老师作为高二备课组长和命题人,对高二年级作了分析。1、数据分析:多数班级标准差特别高,多数班级均分高于中位分。2、试卷分析:全部考点均为有机,考察了除酚、醛、酮、羧酸、酯以外的有机物类别,知识点分布比较窄。试题难度有等级考内容,但难度较低,远不及等级考难度。3、考查效果分析:对于年级后30%同学,基本没有任何效果,他们大部分卷面是空白。对于中游的同学,有较好的警示作用和指导意义,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科的选择。对于前20%的同学,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上的漏洞,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教师,此次考试让我们认清网课的效果,能有效指导我们对下班学期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刘老师作为高一备课组长和命题人,对高一年级做了分析。总体表现:符合预期,有提升空间,但短板也已凸显。参加线下测试294人,优秀率14%,良好率35.7%,标准差为14.35。高一5班一枝独秀,其余7个班级比较平均。班际间和各班内有两极分化,头尾悬殊。试卷(含AB)结构合理容量适中,内容涵盖面广,难度与平时作业相当,侧重考查记忆、理解、思维、实验及表达等多层次。失分原因:在思想上、心理上、状态上转变不到位,还未能完全适应高中学业的要求。良性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常规环节落实不到位,如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学习方式单一,课堂以等待观望为主,参与度和主动性不够。知识点遗忘率较高,灵活应用和表达能力欠缺。下阶段主要对策:第一,热情鼓励,培育兴趣,树立信心。第二,端正态度,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第三,优化设计,加强互动,向课堂要效率。第四,学练结合、及时巩固,注重落实。第五,课后服务,答疑辅导,拒绝掉队。
实际上在几位备课组教师代表作主题发言的过程中,大家可随时插话参与讨论,石老师、杨老师发言踊跃,或补充情况或提供建议,对各班的具体情况也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也分析到人,对具体班级的某些个别的同学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借鉴。
最后,教研组长刘老师总结,期中考试就好比是一次大的检阅,既检阅了学生的学,又检阅了我们教师的教。质量分析要淡化分数,说透问题,找准原因,才能够更好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化学组不大,但承担的教学任务却很重,高一既要探路新教材,又要接受中招改革第一年新挑战;高二直到今天还处在无教材、无教材、无练习册的“三无”窘境之中,备课任务重;高三既承受等级考的压力,还要跨头兼课,大家都是负重前行,实属不易,大家也要调适好自己。
两个月以来,疫情反反复复,教学线上线下多次切换,师生轮番封控,在这种背景下,相当多的学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也说明我们的坚守和付出是有成效的,教师首先要有信心。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不足,直面问题。例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辅导一定还可以再改进;对学情掌握还不够精准仍需排摸;试卷的科学性还有待商榷,这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学习和优化的地方。但有一条是共同的,越是艰难越向前,要关心每个学生,尤其是要给予有困难的学生更多关心,真心鼓励他们,要俯下身去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把教学设计到他们的心坎上,帮助他们减小阻力,消除焦虑,重拾信心。学情就是最大的实际,是我们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希望大家进一步实事求是,精准施策,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