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晓炯校长受邀参加首届上海市中小学名师系列讲坛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李文耀

为全面展现本市教育系统在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开展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工作,构建学校体育“一条龙”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大中小一体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等工作成效。由市教委主办,市大体协、中体协承办的首届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名师系列讲坛114日下午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穆校长的演讲用讲述光明体育故事的形式,从深挖教师潜力,量身打造课程;深挖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深挖民族体育、弘扬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娓娓道出光明是如何在小场地上做出体育的大文章。

本次论坛将进行全网直播,对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全面示范和引领作用。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前行?听听这些学校的“经验之谈”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程琳

时间:2021-02-10 12:30:37

 

    学校体育应该如何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改进升级,让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终生发展奠基?

  近日,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团市委指导,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上海体育学院协办的首届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名师系列讲坛在上海体育学院绿瓦楼举行。来自建平中学、光明中学、洵阳路小学、曹杨二中等九所中小学校的名校长、体育名师齐聚讲坛,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改进的科学观念和现实路径”共话良策。

  在他们的分享与讲述中,如何做好新时代学校的体育工作,秉要执本的三个抓手也逐渐清晰起来。

  抓手一:课程建设

  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从哪里入手?在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看来,抓好“体育课”主阵地是核心所在。吴校长认为,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些都至关重要。

   论坛现场,吴蓉瑾展示了一张学校四年级学生的体育课表,在这张课表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篮球、乒乓等大众化的体育项目,还可以看到咏春、保龄球、射艺、射击、长拳、冰壶、搏击操等较为小众的体育项目。

  这些平常孩子们难以接触到的体育项目,是如何被挖掘、遴选,最终一步步“传送”到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体育课堂上的呢?吴蓉瑾介绍,作为黄浦区“兴趣化”课程改革区级试点学校,学校积极借助周边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兴趣化体育课程体系有市教委提供的体教结合的项目,有黄浦区教育局和黄浦区体育局提供的项目,还有家长志愿者提供的项目。

  好的项目有了,但这仅仅只是课程开发的“原材料”。如何把“原生态”的体育赛事,加工打磨为适合学生开展的体育课程,对学校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据吴蓉瑾介绍,现在学校已经成型的击剑课程其实是迭代了数个版本才最终确认的4.0版。“从2009年击剑课程被开发至今,我们一共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调整。最初我们的定位更偏向于专业技能训练,后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把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化的具体要求补充进来,也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除了课程目标的转换,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体育教研组还基于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现在,击剑课程已经在学校一年级活动课中全年级推广,更荣登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红榜”。

  好的体育课程不仅仅停留在育“体”的这个维度,这一点也与奉贤区新寺学校校长秦丽斌达成了共识。秦丽斌指出,在当前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要同构建德智体美她分享了学校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的案例。“手狮舞是奉贤区区级非遗项目,为了传承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学校连续六年聘请柘林镇手狮舞传人王老师每周3次来校上课,还成立了两支专业的手狮舞运动队,安排学校的手狮舞队在奉贤区学生活动闭幕式、奉贤区运动会开幕式、奉贤区菜花节开幕式等各种文体活动中展示演出。”秦丽斌介绍。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要融入校训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等综合教育,甚至要与民间化体育项目相结合,更能焕发它的生命活力和无限魅力。

  她分享了学校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的案例。“手狮舞是奉贤区区级非遗项目,为了传承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学校连续六年聘请柘林镇手狮舞传人王老师每周3次来校上课,还成立了两支专业的手狮舞运动队,安排学校的手狮舞队在奉贤区学生活动闭幕式、奉贤区运动会开幕式、奉贤区菜花节开幕式等各种文体活动中展示演出。”秦丽斌介绍。

  “体育课程的发展,不仅要融入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注入时代基因。”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认为,新时代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体育课程建设也要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在信息化时代,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科技赋能体育教学。

  “我们尝试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现代化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赵国弟介绍道:“我们也尝试将智能手机、运动手表、心率带、计步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到教学中,体育老师可以动态获取学生心率、血氧饱和度、运动量、运动疲劳度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体育老师可以更及时、科学地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抓手二:场地师资

  当1800㎡的操场遇到700位学生,人均2.5㎡的体育空间要如何发挥最大效能?当专业教师角色空缺,要如何补齐团队,以匹配体育课程的指导需求?

  在推进校园体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少中小学可能会遇到体育教师人数少、运动场地面积不足、运动器材不够等问题,上海市洵阳路小学也不例外。据校长朱乃楣介绍,学校的操场总面积为1800平米左右,相对于700位学生来说却显得捉襟见肘。针对这一困境,学校的解决之道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科学规划。

   “我们首先调查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然后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我们学校的特色发展,把整个操场划分为有固定项目的五个区域,在这五个区域开展足球、跳高、棒球、跑步、跳绳、攀岩等项目。场地区域划分完毕后,学校的体育教师将根据新的分区来调整教学内容,各班级每天轮换一次活动区域,以此来保证每位学生每周都能在各个区域练习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来尝试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

  朱校长分享的这一小策略,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王广转的理念不谋而合。“我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和设备的保障是一所高品质学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硬件要素。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去保障体育教学和学生体锻的场地设施,背后体现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者的智慧。”

  论坛现场,王广转讲述了学校教学楼给体育场“让路”的故事。“在上海市中心的学校中,100米直跑道是稀缺资源。我们学校新校区在设计之初,学校领导就考虑建一条100米直跑道。但是规划中室外操场所在的地块,长和宽都不够100米。设计人员经过多次实地测量和计算,提出调整教学楼建筑的角度,为100米直跑道让路的方案。为了学生们留出一条珍贵的100米直跑道,我们选择了让教学楼给体育场让路。”

  要拓宽体育发展空间,不仅硬件设施上需要“科学规划”,软件师资上也同样需要。

  黄浦区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认为,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很重要。在他看来,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辅导才会更精准有效。

  实际上,光明中学的特色体育课程空手道就是学校在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结出的硕果。最初空手道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在学校试行的,面对专业领域人才的空缺,学校特别聘请了上海财经大学的空手道教师为学生授课。学校的篮球教师周昶最初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在陪伴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周昶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自己的一专多能专业成长之路。

  穆晓炯介绍道,“周昶老师坚持利用周末时间训练,获得了国际国内的空手道黑带段位,并考取了国内外的裁判员、教练员。我们一直关注着周昶老师的成长,认为周老师完全可以胜任空手道专项教学工作,就改造了教室为他提供专项化教学道馆。为了进一步提升周老师的专业能力,学校还支持他前去日本学习研修空手道,把更新的理念、更精品化的课程带到我们学校。现在,我们学校的空手道课程广受好评,学生认可度极高并且黏性很强,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坚持着空手道的学习。”

  周老师的故事是光明中学培育体育教师的一次大胆尝试,其经验也为更多学校体育师资的建设提供了思路。“教师个人技能的提升,一专多能,对教师发展好,对学生也好,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好,这是一个三赢的选择。所以,学校要善于挖掘教师潜力,为那些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发挥的舞台。”穆晓炯说。

  抓手三:专业人才

  体育金字塔的底部夯实了,顶部又该如何搭建呢?

  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

  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体育人才?在普陀区曹杨第二中学副校长易建平看来,“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口。易建平认为,高水平运动队不仅仅意味着运动员有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高光的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站位的校长,高关联的一条龙人才培养机制,高协作管理团队,高结构专项化课程体系,高效率的联赛活动,还需要有高投入的教练团队,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内容。

  在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上,他尤其强调了校长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校长站位高,学校体育水平就会高。”易建平介绍道,“我们的女足运动队人才培养,历任校长都会重点关注,不断跟进。”在以校长为领导的体育工作的小组协作下,曹杨二中编撰了足球校本教材,开设足球课程,组织足球队队员参加国内外青少年足球比赛。通过“课程训练竞赛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曹杨二中已向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输送了66位优秀运动员,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事实上,在校园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优秀运动员的输送和发展一直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尤其中小学优秀运动员常常因为升学择校,逐渐远离常赛常练的体育项目,造成优秀的体育苗子流失。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一个慢慢孵化孕育的过程。”闵行区七宝中学体育教研中心主任姚琍认为,学校要为优秀的体育运动员继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保障,提供畅通的上升通道。对此,姚琍以学校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为例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据姚琍介绍,在田径运动人才培养方面,七宝中学创新思路,打造了以“纵向接轨输送”“横向联网保障”为特征的培养机制。其中“纵向接轨输送”是指学校联动集团资源,构建了紧密的梯队建设,从小学到中学,给学生提供一条畅通的成才之路;“横向联网保障”是指学校和闵行区少体校、市田径队组成训练联合体,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优质场馆、精品课程、专业教练辅导。

  “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出现,背后必定蕴含着强大的支撑,需要优秀的教练员团队,需要充分殷实的保障,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姚琍的这番话道出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当这三个“需要”被同时满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难题或许就能够迎刃而解。

  这一点,在西南位育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施刚强分享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赵婧怡同学刚进校时没有半点排球基础,女子排球是我们学校的特长项目,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排球课堂,也组建了高水平的女子排球运动队。在观看排球队学姐的训练比赛后,赵婧怡同学对排球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体育老师的排球课堂辅导支持下,赵同学从垫球、传球到扣球,一项项跟着老师练习,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排球技能,最终顺利地成为了排球校队的主力队员。”

  “对学校体育老师来讲,一次常规的体育教学,也许就能在学生心中播种热爱运动的种子,可能就是推动学生体育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施刚强说。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