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至1月26日,上海市光明中学开展了第十二届法语班赴法交流活动。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党政办主任赵程斌、法语教师潘诚与周惜梅等4位老师与32名学生在为期14天的行程中,先后走访4个法国城市,3所法国大学,2所法国中学,并且看望了在法留学的光明毕业生。本次交流活动圆满成功,并且极具意义,可以用三个主题词来概括:研学之旅、友谊之旅、红色之旅。
研学之旅
在本次行程中,代表团先后前往三所法国大学进行参观,分别是法国鲁昂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法国诺欧商学院、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里昂校区)。
三所学校分别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对于各自学校的办学历史与特色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学生浸润式地体验了法语、数学、电子、自动化、商学、艺术等高校课程,并且完成考核,最后获得学习证书。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生们还前往了圣艾格南教育农场,进行农业研学,体验法式面包制作全过程;
前往帕卢埃尔核电站,进行工业研学,感受法国现代化核能的发展与利用。
由于这三所法国高校与光明中学均有着长期的交流合作,每年都有光明毕业生在此留学生深造。因此,代表团每到一处,都受到留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学长们与学弟学妹们展开亲切地交谈,分享着留学的心得与体会。母校也为校友们带去了新传祝福,祝愿大家在他乡身体康健,学有所成。
友谊之旅
在本次行程中,代表团先后前往两所法国中学进行访问,分别是巴黎城堡学院中学与里昂蒙格黑中学。这两所学校都是光明中学的姐妹学校,长期保持稳定友好地互访交流。去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巴黎城堡学院中学与里昂蒙格黑中学分别来访光明中学,这次我们做礼节性回访。
在巴黎城堡学院中学期间,法方校长热情回顾了两校的友谊历程,并且特别举行了奏中国国歌、升中国国旗的仪式。此外,学生还参观了校园,也参与了学校所开设的专属课程。
在里昂蒙格黑中学期间,光明学子与法国学生结对,以HOMASTAY的形式,体验了纯正的法式家庭生活。与光明一样,蒙格黑中学也拥有百年校史。走在古色古香的校舍里,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光明校园。
法方的课程设计也别出心裁,通过印象绘画、定向越野以及密室逃脱的形式,带领光明师生深度了解学校布局、发展历程、特色学科以及法国文化。
法国家庭也特别热情,纷纷带着精心制作的法式甜点,举家前来参加欢迎晚会。在晚会上,两国的学生互动交流,载歌载舞,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红色之旅
在本次行程中,代表团还第一次将大思政课上到了海外,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展了“追寻伟大的足迹”项目化学习。百年前,一大批中国青年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他们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学习知识,探索真理,并将先进技术与科学思想带回国。百年后,32名光明学子通过查阅史料,专门设计了一条法国的红色路线。他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先后走访了巴黎的周恩来故居,蒙达尔纪的邓小平广场与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里昂的中法大学旧址等地。每到一处,教师们都进行现场情境教学,并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牢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立鸿鹄志,做力行者。
其实,在前往法国之前,学校就已经带领部分学生前往上海的黄浦码头参观考察。黄浦码头,曾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其中就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同学们搭乘轮渡,来到浦江中央远眺长江口,心潮澎湃。当年的先辈们,就是从这里出发,在大海上漂泊整整24个昼夜。而现在从上海到巴黎,乘坐飞机只要12个小时。漫长的时光,闷热潮湿的四等舱,简陋的餐食,还有来自外国船员的歧视与刁难,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真理的追寻,对未来的渴望。海风凛冽,吹不散坚定的信念。胜利的旗帜,在胸中飘扬。
到达法国后,学生们前往了位于巴黎市中心十三区的戈德弗鲁瓦街道的海王星旅馆。1922至1924年间,青年周恩来曾在此居住。这里,不仅是周恩来的居住地,还是编辑部与印刷间。周恩来与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们,在这里创办了旅欧革命刊物《赤光》。旅馆墙上的纪念牌,由法国著名雕塑家贝尔蒙多创作,上方镶嵌周恩来正面浮雕,反映了周恩来在法国奋斗的历史。走廊上,悬挂着旅法革命先辈们的老照片,静静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蒙达尔纪,一个距离巴黎两小时车程的宁静小城。百年前,300多名中国青年,曾留下轰轰烈烈的印记。邓小平也是其中的一员。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为纪念在蒙达尔纪勤工俭学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该市将火车站前的广场命名为“邓小平广场”。在蒙达尔纪,还有一个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国勤工俭学青年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如今主要展示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王培文馆长热情地接待了光明代表团,并且为师生们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在里昂,光明师生来到富维耶山,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该大学由中国和法国教育界联合创办,旨在帮助中国留学生解决海外求学问题。里昂中法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见证了中法两国特殊交往史,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里昂中法大学培养了许多新中国建设的领军人物。学校办学期间共招收473名中国学生,许多人在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成为中坚力量。
如今,岁月变迁,山河已换了新装。先辈们的梦想,在岁月里绽放。曾经的留法之路,早已化作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光明学子,在法兰西的土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以创新为翼,以奋斗为桨,学成报效祖国。在新时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