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立足数据驱动,优化课堂教学”信息化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3-11-22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王一奇

20231122日,以“立足数据驱动,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信息化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围绕我校参与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项目《基于高中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行为分析与研究》的结项汇报,分为教学展示和研讨交流两部分展开。



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邢至晖,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黄浦区教育学院质量与监测中心主任唐军、光明中学副校长钟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陈霜叶教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韩艳梅博士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活动。同时与会的还有上海市光明中学信息化项目团队、2023学年黄浦区见习教师等老师。







教学展示在新大楼11楼录播教室开展,由生物组常婧老师和历史组沈金烨老师执教。常婧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依托科学史,结合医学领域的实际运用,巧妙融合问题导向、模型构建、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质膜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并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沈金烨跨越历史与地理学科,结合中国历史温度变化曲线图、胡焕庸线、文献材料、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等方式,了解辽夏金元的统治,理解因俗而治、多元一体等概念。



展示课结束后,所有教师移步5楼会议室。由项目负责人王一奇代表学校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整体架构与路径,研究成员与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谈到人工智能课堂观察分析报告由课程概要、学生视角、教师视角组成,认为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还是教研团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对未来的行动和愿景提出展望。







常婧、沈金烨、丁晟分享利用数字化平台辅助课堂观察和分析的教学案例。常婧、沈金烨对同一课程在不同班级中执教进行比较研究。常婧认为,数字化平台帮她找寻出语言表述未能聚焦概念、教师讲授占比过长等不足,进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她还借助课堂智能分析的综合判断进行自我反思。沈金烨通过数字化平台,发现自己的课堂中存在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参与较少、未能贴合学情问题,从而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并对历史教学如何更好结合信息化等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丁晟则对三位教师参与的同课异构进行数据化研究,比较不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问题设计上的异同,发现生成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数据驱动教学教研的收获。



唐军、陈霜叶、韩艳梅、邢至晖等专家作出精彩的点评。唐军介绍了项目的基本背景,认为项目中课堂观察的形式能够采集到更为准确的研究数据,从而建立一种较好的机制推动学校切入数字化转型。教师通过项目亦能培养数字意识、数据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唐军还点击了项目报告结构上的一些缺失,并提出了后续的展望。



陈霜叶介绍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由来,指出数据报告的实践价值能为校本研究的加速提质提供扎实的依据。她提供了未来研究的可选方向,认为教师可从如何改进教学节奏,如何提出更能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如何在学习活动中更好体现任务的贯穿性,如何借由技术辅助手段改进语言组织能力等对现有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韩艳梅评价项目有意义、实践很扎实、研究有潜质。她以改变教与学为本给出三点思考:项目研究能否在精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选出并划定切合课改方向的数据标准;能否运用现有的工具或新的工具改进教学,将老师引向更好的教学改变;能否深化、细化研究路径,进一步思考路径图,将研究路径明确到各个节点上。



邢至晖指出,素养导向的教学过程体现在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需在教学设计层面有根本性改变。教师应始终关注教与学的转型,尤其是激活学生动机、通过概念建构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学习知识、迁移知识框架以整合学习等三个阶段。教师亦需及时提炼工具使用、数据反馈指导教学的经验。



最后,朱晓薇校长感谢了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和各位老师的参与,并对日后的工作开展提出了一些展望,代表学校表示会进一步结合双新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项目研究。

(供稿:光明中学 语文组 陈虓)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