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我校举行了《星河有界.学海无涯》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研讨会。黄浦区教育学院研究型课程教研员李艳、黄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兼综合教研员居晓波、光明中学副校长钟浩、光明中学教师处副主任兼政史地人文教研组组长赵程斌、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理化生实验学科组组长王一奇以及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的老师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政史地组的孙瑛、王臣宏、成泽崧;理化生组的蔡慧博、石敏、常婧等六位教师,联袂为带来两节跨学科展示课,分别是《从”屈子问天“到”神舟飞天“——人类为什么执着于探索宇宙?》与《始于光明,萌芽宇宙——人类可以在太空种菜吗?》,来自校内外共近70余名老师参与聆听,《上海中学生报.高考周刊》的副主编与记者也体验了本次课程展示。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跨学科的课程构建,发挥跨学科的育人功能”。《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因此,在“双新”改革背景下,光明中学从2019年起,开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实现其特殊的育人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协作教研,我们先后成立了政史地人文教研组与理化生实验学科组,并且通过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一步一步地探寻与摸索。去年,政治与历史学科,生物与化学学科,首次尝试了一种跨学科教学模式,即围绕同一主题,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课堂,各科教师分别授课。其中,文科围绕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这一主题,理科聚焦的主题则是“垃圾分类”。这次,我们将跨学科教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史地理化生,六个学科,共同围绕“星河有界、学海无涯”这个大主题,各自解析两个子议题,采取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对象,在同一课堂,各科教师分别授课的新模式。
研讨环节中,两位教研员对于光明中学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表示了高度的肯定。李艳老师表示,光明中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课程开发团队,课堂上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反应都是有目共睹的,非常精彩。这充分说明,充满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一定会产生良性的师生互动,尤其表现在理科课堂的实验与设计环节。李老师还用四个新,来概括这两节课:概念新、形式新、课堂新、主题新。当然,李老师也希望光明中学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能够有更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同时能够更多地挖掘高校资源,共同搭建指向深度学习的课程体系。
居晓波老师表示,光明中学老师的勤勉与创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文科课堂的议题式教学,凸显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特质,极具有延展性与教育价值,这说明跨学科教学的探索已经在实践层面生根了。居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表示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根的阶段,还需要在目标定位、结构、内容、资源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老师教的方式上全面开花。另外,其设计过程既要考虑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也要考虑校本特色课程的多样态发展;既要有正向设计,即问题设计的逻辑性与结构性,也要有逆向设计,即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等。最后,两位教研员还向光明中学发出邀约,希望能够在区级层面进行展示与研讨。
光明中学的跨学科教学探索还刚刚起步,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思考的深度,还需要不断加强。不过我们也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在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探索一定会有所突破。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完善“星河有界、学海无涯”这一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组内老师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授课设想,例如“太空育种”、“天文历法”等等,坚持学科之间的交融协同,让学生受益,使自我提高。
再次对于对课程开发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再次表示感谢!
双新之路,光明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