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学习落实市教委〔2014〕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教系统退休教工建家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退管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好为老服务工作。黄浦区教育系统退管会退教协2017年对各基层退休教工之家进行复评。此次评定共划为三个等级。优秀退休教工之家:95分以上(不含95分)、先进退休教工之家:90---95分(含90分)、合格退休教工之家:80---89分。
我校退管会在退管会主任邬雪洁的领导下,积极参评。五月参评打擂台中,许一红代表参评单位做了主题发言,成绩显著。最终我校退管会被评为“优秀退休教工之家”。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希望退管会在探索并开展“双重关爱、共同助老”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不断取得更好的佳绩!
2017年黄浦区教育系统退休教工之家
复评工作的申报材料
——上海市光明中学退管会
光明中学退管会自1999年参加“退休教工之家”评比,被首评为“合格退休教工之家”之后,十八年来一直在上级退管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悉心建设着自己和谐而美好的“退休教工之家”,并于2001年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优秀退休教工之家”;2004年通过了“优秀退休教工之家”的复评,当年又被评为“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退休教工之家”;2006~2007年间再次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优秀退休教工之家”;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退休教工之家。
一、领导重视,是建家的关键
建好家,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我校历任党政领导本着学校尊老敬老的好传统,好作风,重视贯彻市、区有关退管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二是主动听取退管干部定期、不定期的工作汇报,从中了解和体恤离退休老同志的要求和想法;三是加强指导离退休老同志的各类活动安排、帮困送温暖、送清凉和家访探望等工作,历任领导和退管会干部每年利用寒暑假慰问几十位离退休教工,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必访”:一是生病住院老人必访;二是独居老人“必访”;三是生活困难教师必访;四是离休干部必访,我们认真梳理了离退休老同志困难的九类情况,形成了一张“双送”情况一览表;四是重视与老同志的沟通与交流,学校领导十分理解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光明的改革、光明的前途、光明的发展的热切心理,总是利用每次返校及各类活动时,主动向大家汇报学校的各项重大工作,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倾听意见,共谋学校的发展大计;五是历任党政领导对退管会工作活动经费的使用是毫不吝啬的,安排是井然有序的,经费的使用只要是合理的就一直延续着,只要是需要的就逐步提高着,切实保障了离退休教工的利益,而且严格按照财务有关规定,规范使用好退管工作的各类经费;六是学校行政为退管会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办公室内电脑、电话等一应俱全,并逐步改善办公条件。
二、组织建设,是建家的保证
建好家,组织建设是保证。为此,我校坚持依靠退管会、退协和退休组长这
三支队伍。
一是光明中学的退管会——责任在肩,无私奉献。历来就一直由党政领导兼任着退管会的主任,历任主任也经常被评为市、区各级尊老敬老的好领导;退管会工作也一直由几任工会主席兼任着日常具体事务,退管会的成员也一直由学校的人事干部、总务主任、财务人员、卫生室老师等组成的一支精干队伍,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二是光明中学的退协——建言献策,桥梁纽带。我校的退协是区教育系统最早成立这一机构的学校之一。我们有退管会、退协工作例会制度,一起商量、研究和安排退管会的各项工作,及时反映离退休老同志的心声,转达离退休老同志的建议,使我校的退管工作随时能搭准老同志们的脉博,更切合大家实际的需求,发挥老领导与学校联系的桥樑与纽带的作用。
三是光明中学的退休组长——热心投入,热情参与。我们退休教师有十个小组,十多年来,块组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和特色工作坚持了下来。俗语说的好:“‘动’为人之气,‘活’为人之神”,在组长们的支持和组织下,块组活动的积极性高涨,组内成员相互家访、关心因体弱多病不便外出的退休教工,孤寂的老人们又多了关爱他们的同事和朋友。
三、权益维护,是建家的根本
建好家,权益维护是根本。建好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离退休教工,
当然,权益维护需要的是实事实办,我们开展四个“无烦忧”工程。
一是“健康保障无烦忧”。我校积极落实退休教职工参加从2003年就开始的“市总保障互助会补充医保”,十多年来获保人次不计其数;具体落实区、局的有关补助、补贴和慰问金,自行设计的“退休人员医保补充保障金和补助一览表”,让退休教工知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后怎样办理有关的手续,让他们感到心里踏实。
二是“双送温暖无烦忧”。学校特别设计了一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表格,即包含着各类人员、各种困难因素在内、需要重点慰问的“光明中学离退休教工‘双送’情况一览表”,一目了然,使工作更规范、有序,使操作更具体化、更落实。近几年来,我们离退休教工有320余人次受益,双送关爱金额近10万元。
三是“活跃身心无烦忧”。“生命在于运动,快乐在于互动”,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二、三”活动体系:一次“三看”、一次小组活动、一次健康体检;两次节日小组聚会、两次寒暑慰问、两次工作例会;三次集体返校,每次返校都有主题、有内容,例如,我们为退休教师开设“如何使用微信”的互动课程,深受欢迎。我们还积极组织本校退休教工参加区教育系统退管会、退教协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并多次荣获各项集体组织奖、个人荣誉奖等。
四是“精神愉悦无烦忧”。退休教师除了健康生活,还对精神生活有一定的追求,为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学习型退管会建设,我们为退休教师免费或优惠订阅报刊。学校还多次为大家购书并免费赠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健康飞入寻常百姓家》、《吃错了,当然会生病》等,曾先后两次组织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学习活动。学校还并不惜工本出资为离休干部刘中揆老师印行楷书作品《正气歌》;为老有所为、心系奥运的九十一岁老人石叔良老师由个人出资举办的围棋邀请赛印发纪念册。历年来支持退休教工参与老年大学学习出资学费更是义不容辞。
四、制度健全,是建家的内因
建好家,制度健全是内因。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琐碎而繁杂的退管会
工作要求每一个退管会干部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敢于负责的魄力,工作创新的思路及高度的敬业精神。十多年来的退管工作,学校通过实践和体验,总结了一整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并制定了七项工作制度:⑴离退休教工返校活动制度;⑵退管工作例会制度;⑶块组活动制度;⑷慰问制度;⑸帮困制度;⑹探访制度;⑺退管文书归档制度。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记录下了一定的工作台账:⑴各类情况汇总记录;⑵各类补贴记录;⑶离退休教工活动记录;⑷工作随笔;⑸退休教工基本信息等,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
学校退管会注重调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主题会议,切实解决离退休教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光明活动日”召开主题会议,三年中八次都有一个中心议题:退协理事会工作研讨会、组长联席会、中层干部座谈会、退管工作的人性化管理调研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讨论会等内容丰富、广泛而具体。
我们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积极参加市、区教育系统退管工作的各类征文研讨活动,获得了市区多个一二三等奖。
五、创新工作,是建家的活力
建好家,工作创新添活力。退休教工之家的建设是晚霞事业,作为事业一
定要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新、有特色,才能与时俱进、兴旺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相继创设了针对全体老人、高龄老人、先进老人、困难老人和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五项特色工作,坚持至今。
一是针对全体老人——“精心组织,积极互动”,注重调动退休教工块组活动的积极性。在区内率先建立了退休活动小组,设立组长,担起了小组工作的责任,为此每年可组织60~70%的人员参加活动,同时也开展了组内的家访和关心。
二是针对高龄老人——“爱之情结,代代相传”,坚持传递好关爱高龄孤老教师的接力棒。十多年来,学校退管会与百岁孤老陈国祯老师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八轮师生定期上门为她服务,坚持与温暖编织了这份爱心情结,一直是光明校园内尊老敬老的美谈。
三是针对先进老人——“宣传发扬,精神绵延”,积极宣传和发扬老有所为教工的先进事迹。从1998年教师节开始,学校每年统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得荣誉的老同志的信息和事迹,加以发扬和表彰。
四是针对困难老人——“爱心救助,温暖人心”,学校设想推出行之有效的解困“光明模式”。这是针对个别因住院手术、治疗而医疗费暂时困难老人的一种心贴心的帮助。当家属有此意向,学校党政工发动全体在职教工个人借钱,十年间接二连三,每次将万多元的借助款及时送到情急者的手中,解其燃眉之急。
五是针对独居老人——“携手互助,守望相助”,支部创设“独居老人关爱员制度”。这是当区教育退管会、退教协设立“独居老人探视制度”后,针对我校大部分独居老人不在被探视之列而推出的关爱独居老人的一种特别举措。作为关爱员的在职党员教师们多了一份责任,独居老人又多了一份关爱。
回顾十八年来的建家历程,她一直有力地激励和促进着我校退管会方方面面工作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如今,“老有所养”也已成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高度重视的五大民生问题之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教系统退休教工建家工作的意见》的28号文,强调“全面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以退休教职工为本的理念,突出重点,多方位关心和切实解决退休教职工的需求”等要求,这势必赋予了退管会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思考如何更好地为退休教工服务,为教育全局服务,我们还在不断努力着……
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