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也作为首批学校被授予“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穆校长代表学校上台接受铜牌。之后的研讨会上,我校教导处出任徐明山老师代表学校作了发言,题为《馆校合作互动双赢》。发言中谈到,我校与上海博物馆从2000年起就开始了互动与合作,尤其是与博物馆的教育部联系密切。从最初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加“我看博物馆”征文比赛,到请博物馆教育部的专家来我校开设“文博知识”拓展型课程,比如唐友波、郭青生主任等曾亲自给学生开设讲座。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到学校依托博物馆组织学生举办和开设了“汉字的故事”互动式展览。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汉字的故事”互动式展览终于布置完成,这个由学生主持举办的小小展览惊动了上海博物馆、黄浦区教育局和金陵街道的领导,他们在百忙之中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上海市的各大电视台和报刊记者也都纷纷赶来报道。
又谈到,现在我校与博物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我校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博物馆组织的教师研习会,学校还专门开展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两纲”的研讨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届博物馆举办的“我看博物馆”征文活动,我校在“我看周秦汉唐文明展”、“博物馆与年轻人——2006故宫在上海”等征文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我校教师经常利用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如历史学科中,教师上《金属工具》一课时就把课堂设在博物馆的青铜器馆,参观前讲解资料,参观青铜馆时要求学生按教师规定的项目来自己寻找观察,课后完成体验作业。学校的文化选修课,结合博物馆不断更新的流动展,利用博物馆教育部给予的便利条件和距离近的优势,需要时随时让学生到博物馆上课。
学校表示,我校把学生的人文实践作为评价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人文实践主要体现为“五个一”活动:即看一本人文书籍(要求写读书心得);听一次人文方面的讲座;参加一次文艺表演;参观一次博物馆或艺术馆;从事一次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公益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参观一次博物馆,我们将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必须参观一次上海博物馆,为此我们将制定《光明中学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手册》,在手册中记录每个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情况,描述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表现,并从教师和同伴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让我们共同祝愿博物馆与我们学校的合作能够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