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周刊】报道我校高三特殊的离校仪式
发布日期:2008-05-26   来源:   作者:

    2008年5月19日,周一,光明中学高三学生在这个全国哀悼日的升旗仪式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离校仪式。2008年5月23日《家庭教育时报·高招周刊》A2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报道版就此事件予以了报道。原文如下:

不能靠近你  也要温暖你

上海市中学生心系汶川情系灾区

    上海和汶川,虽然相隔千里,却从未如此接近。无情的地震吞噬了一条条生命,却挡不住来自上海的爱心暖流。面对死亡,生命击出前所未有的强音。人们手牵手,心连心,构绘出一幅幅动人图景。虽然不能前往震区第一线,.但上海的中学生们始终心系着那里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行动告诉灾区同胞:“我们一直与你们同在。”

全国哀悼日  一次特殊的离校仪式

    “在这个特殊的离校仪式上,高三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心行动,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足迹。”

——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

    2008年5月19日,周一,清晨七点十五分。光明中学的操场上,《运动员进行曲》照常响起,学生们伴着熟悉的音乐,整齐地步入操场。这些,都与往常的升旗仪式无异,但对于光明中学师生,尤其是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生们来说,这次仪式却尤其特殊,甚至永生难忘。
    就在前一天,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原本是光明中学举行高三学生离校仪式的日子,而就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校长穆晓炯就提出倡议,希望在这次离校仪式上,学生们能踊跃为灾区捐款。这一倡议,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主席台上,李文耀老师用低沉的声音播报着地震的最新灾情。随着一声“全体立正,出旗”的口令,6名护旗手踏着整齐的步伐,把国旗护送到了旗杆边上。没有平日的鼓声,伴随着的,只有清脆响亮的口号声。
    在师生们的注目下,国旗缓缓升到旗杆的顶端,旋后慢慢降下了三分之一。全体师生低下了头,神情肃穆,静静站立,为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
    默哀结束后,高三(10)班的宋菲菲作为学生代表,用深情的语调宣读着离校致辞中的这段话,她说:“……四川发生了特大的地震,使许多正在上课的学生、孩子遭受了灾难。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让我们一起祈祷。”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每班派出的学生代表将写有捐款数额的卡片投入捐款箱内,很多人的眼眶中噙着泪水。
    捐款,并不是高三学生的全部心意。
    在这次特殊的离校仪式上,高三(10)班黄佳璐同学的眼睛一直红红的。这几天来她心急如焚,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时刻牵动着她的心。“我甚至很难抑制自己的悲伤。”说这话时,黄佳璐的声音有些颤抖。志愿学习医术的她,对一个真情故事印象深刻:一个带着全家去四川旅游的广东医生,遇震后失去了9名亲人,然而他忍住悲痛,在第一线硬是抢救了二十几条人命。“我已经做好决定,在高考后去义务献血。”黄佳璐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高三(6)班的姚淳元一共捐了500元。“其中300元还是父亲特意塞给我的,他说:‘尽力多捐些钱,也许会让更多灾民受益。’”姚淳元说,他的母亲每天看灾情新闻都会流泪。如今,他们全家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希望能认养灾区的一个孤儿。
    高三(10)班许瑁已被法国INSA大学录取,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经作好决定,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国工作,报效伟大的祖国。
    千里之外的灾情,在使学生们迸发出爱心的同时,也使他们渐渐成熟。黄佳璐清楚地记得校长穆晓炯的一句话——“高三虽然艰苦,但比起受难的同胞,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黄佳璐感言,以前她总觉得,高考定要分出胜负,但在目睹了灾区现场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后她觉得,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会奉献、懂感恩才是最重要的。
    穆晓炯校长感慨地说:“在这个特殊的离校仪式上,高三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心行动,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足迹。”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