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我组青年教师成泽崧面向全区地理教师开设公开课,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黄浦区高中地理教研员朱丽敏,以及来自区内各高中的40余位地理教师。
陈老师的授课内容为必修一“主题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成老师利用WINDY气象软件,带领大家开展了一场由“风之形”到“风之力”再到“风之因”层层深入的“风之奥秘”的探究,在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探究活动中,成老师巧妙的化解教学难点,突出知识重点,化抽象的风为生动的风,具象的风,中间还融汇了物理、语文、哲学等跨学科知识,听课的师生伴随着成老师的讲解感受了风的感性,并且展开了理性而科学的探究。整节课借助信息技术提质增效,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后教研员朱丽敏老师、格致中学的张跃军老师、向明中学的杨希老师、光明中学的王四维老师、市十中学的施晓炯老师等针对成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各位老师对于这节“双新”背景下的公开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较为中肯的建议。
最后,教研员朱丽敏老师肯定了本节公开课基于“双新”背景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勉励各位地理教师要铭记教学最终是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状态,在地理课堂中开展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探索。
附:成泽崧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各位老师今天能够来听这节课。
这一节课的主题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个内容是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的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受力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是如何影响风向和风速的。里面内容涉及一部分的物理知识,既是对学生热力环流里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察,也是对第二单元大气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拔高,并带有一定的跨学科特点。
风是很飘渺抽象的存在,它不像等高线,能够用模型图呈现地形的起伏。学生对于这一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很难有直观的描述,因此我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以风的形状的视频并带他们到校园中一起捕捉风的形状和风的性质,让他们一同来感受风的存在和魅力,引导学生思考风的感性。在学生真正被吸引进入学习情境时,再去阐释风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因,也就是风的理性。
对于风的理性,我脱离枯燥、静态、难懂的图片与文字,运用Windy软件和PPT上的动画效果,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当中往往是采用一组等压线,老师边讲边绘制的方式学习四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论缺乏与实际的结合。而我的这节课则是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采用Windy软件,学生可以查询实时的等压线、风向和风速等要素。抽象的知识背后,有事实作为依据,而非纸上谈兵,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所以这节课我是设计以感性与理性交融串接起整个课堂。运用了视频、古文与诗词的感性手段,并运用Windy软件的识读与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中,体会到了地理甚至是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关联。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价值与魅力,学会主动去运用去分析和探索自然。这才是这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
最后特别感谢教研员朱丽敏老师多次到我校指导,也感谢我的师父许老师和组里的各位老师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中、教研中给予我的方法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感谢我的大学同学刘旗洋在大学期间向我介绍了Windy软件,打开了我的思。没有他们都没有这一节课。最后,感谢各位老师来聆听我的课,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