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13年,竣工于1923年的光明中学是沪上百年名校,也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其教学楼“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混合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
“能否让夜晚的校园亮起来,融入城市景观?”高一(8)班的姚屹麟、盛子涵、王奕涵等30多名同学主动展开课题研究,在学校思政教师赵程斌的辅导下,撰写了一份生动翔实的“模拟政协提案”,得到了包括王美华、黄海清、施泳峰和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在内的市、区两级多位政协委员的关注,最终形成了《关于将光明中学教学楼纳入人民广场周边景观灯光升级改造工程范围》的正式提案,在今年1月的黄浦区政协全会上提交,并被列为区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景观管理处、黄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浦区教育局及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作为提案的主办单位,既惊艳于同学们的创意巧思,更有感于孩子们表现出的主人翁精神,这与上海国际光影节致力于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以此为契机,经过慎重讨论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黄浦区将光明中学景观照明建设工作纳入今年光影节分会场系列活动中。
为了呈现最贴合建筑物文脉和气质的夜景效果,设计团队邀请学校师生深度参与了全过程设计环节,举办了“点亮光明”景观照明知识分享学习会、“点亮光明、照见梦想”科技艺术营等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既有效推动了对设计方案的研究打磨,又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内涵。特别是在科技艺术营活动中,同学们在上海照明学会和同济大学等专业团队的帮助下,依托于AIGC、数字媒体交互、声光交互等前沿技术将脑中的创意付诸电子画笔一一呈现,并最终融入了光影节黄浦区分会场开幕活动中的创意声光展演,将内心散发出的“光明”外化为实际成果,践行了“人民城市”理念。
除了创意设计效果外,同学们还对建筑保护、开幕式场景布置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时也充分考虑了师生们的使用体验。在灯具选择上,最大化地避免在建筑本体上安装过多灯具,而是通过地埋灯和精准调光远投等方式达成既定设计效果。在施工工艺上,团队对建筑结构的凹进与突出等细微特征进行了反复的精确测量,以确保后续施工时灯具和线路的隐蔽性,致力于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在实际效果把控上,提前进行了十余轮灯光测试,精确控制灯具的光束角与眩光,使灯光显得柔和而温馨,整体光影氛围既雅致又独特,犹如温暖的晨曦透过窗帘洒在建筑上,光线在夜晚柔和而宁静地流淌,宛如建筑内心散发出的光辉,在夜间呈现出舒适与魅力。
首先,活动通过建筑泛光秀+投影秀相结合的“声画秀”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点亮光明、照见梦想”科技艺术营中同学们的创作成果,直观地分享年轻人的创意巧思。其次,呈现了一场由黄浦区政协委员领军的光影艺术团队带来的“青春逐梦,追光而行”投影秀献礼,旨在将学校的青春记忆与未来的无限可能紧密相连,赋予这座百年学府新的视觉生命力。最后,活动以光影剧诗《光之梦》作结,四幕篇章循序渐进,“微光破晓”中,从光明中学落成的故事讲起,见证当代少年梦想的萌芽,深掘往昔开蒙的伊始;“晨光浩荡”中,人民与理想日益茁壮,中国梦明媚光辉、崭新可期;“落笔成光”中,观众将跟随一份承载少年梦想的作业,在众人的帮助、鼓励与呵护中逐步成长,最终点亮照见国家之梦、未来之梦的光芒;“光明怒放”中,结合全楼面投影,引领观众进入前瞻的图景,展望中国未来在尖端科技、宇宙探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无限可能。全剧以中国青年的成长为线索,展现上海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体现中国青年从少年梦到中国梦、未来梦的成长历程,寄托鼓励中国青年投身祖国事业,承载国家希望,建设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冀。
9月22日,“点亮光明”活动将向公众开放,通过“演艺大世界”粉丝通道、“黄浦最上海”微信公众号活动或参与黄浦区商圈活动等渠道获得入场名额的幸运观众千万不要错过,没能获得入场资格的市民游客也可以通过线上转播的形式一睹《光之梦》等夜景艺术作品的全貌。今后,光明中学将成为淮海路东门户夜景新标杆,市民游客将能观赏到这座百年名校光影交错的新风采,品味“黄浦最上海”的经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