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公布,其中,最受考生关注的莫过于实行了多年的“综合能力测试”取消了,高考时间也从原来的2天半缩短为2天。考得少了,考生们自然开心;但是,也有人担忧,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课实际成“鸡肋”
大同中学高三年级组长付桂花多年执教高三,在她看来,取消综合课的确是帮助同学减轻了负担。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综合课俨然已经成为鸡肋。
综合课涉及6门学科,高考考题体现了“跨学科”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老师能够真正跨学科教学。学校一般会在高三年级开设综合课,由各科老师轮流梳理重点;或者通过专题讲座、历年试卷分析,来培养学生应考的感觉。因此,这样的学习仍然是割裂的,无法实现设置这一考试的初衷。
闸北八中教导主任吴金锁坦言,综合考涉及6门学科总共30分,很多基础一般的同学“3+1”科目的考试尚应接不暇,并不愿意花精力在这门科目上。从历年的考试成绩看,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平均分可达22分左右,普通中学可能只有17、18分。取消综合考,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有好处。
综合能力不能靠“考”
取消综合课,是否会使学校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能实现的,而是必须落实到日常的课程设置中。在格致中学,每名高一学生都必须上一门的“格致学”综合课程,既从史学角度了解西学东渐的历史,也从理科角度走入科学世界。学校创新教研组由化学、生物、地理、艺术等多学科教师组成。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目前的学业水平考试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窠臼。要真正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还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高中阶段现有的选课和学分制评价体系,如果能真正和高校招生录取挂起钩来,或许对老师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会真正有所触动。
作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