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于漪:学生“被标准化”哪来健康快乐?
发布日期:2011-04-18   来源:   作者:

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日前落幕,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发展愿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她认为,这一理念回归了教育本质,而要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凝聚共识。

教育应该回归以人为本的本源

谈及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于漪感到很欣慰。在她看来,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理念是从当前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非常具有针对性。于漪说。

如今,上海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很好,但肥胖、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让于漪颇感担忧。她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有关。现在有的学校只重育分,不重体育德育。还有的学校担心组织体育活动发生意外,索性剥夺了孩子们户外运动的权利,而这些做法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是背道而驰的,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就是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积极回应。

于漪认为,孩子的学习不应该是一味地苦,而应该是有苦有乐,并且要让孩子苦中作乐。对孩子来说,有学习负担是正常的,但是负担过重就不正常了。如果孩子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那也就不会产生求知欲。

在采访中,于漪反复提到教育的根本是人。在她看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我们更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有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当学生意识到求知的重要性之后,他自然会认真学习了。

考核评价机制应为教师松绑

由于应试负担过重,现在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对此,于漪认为,老师应该激发孩子学习热情,让更多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于漪举例说,在她所在的学校里,曾经有一个高二的男生,成绩很差,但经过耐心的带教,他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成绩有了进步,那个旁人眼中的差生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此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由此可见,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教育孩子,老师的责任大于天,老师应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宝贝来对待。

于漪指出,一个现实是,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似乎成了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分数像把刀一样悬挂在老师头上,让不少老师不能放开胆子,大显身手。据我所知,很多老师是想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及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的,但应试教育的无情地架在老师头上,使他们被迫只能用分数来说话,这样的机制必须尽快革新。

让于漪感到欣慰的是,在全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上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教育家。

对此,于漪深表赞同。她说:学生学得好,首先是老师要教得好。作为老师来说,应该要自主教学、与时俱进,而充满活力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教育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标准化

如今,有些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对此,于漪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质疑: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育分还是育人

在她看来,工厂管理、企业管理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着很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管理的对象不一样。企业和工厂管理的是产品,要求标准化的流水线,可以将很多东西都量化,而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标准化和量化。

在采访时,于漪还谈及自己的一个建议。她说,现在中小学考试实行的都是百分制,她建议将其改为等第制,即将考试成绩分成多个等第予以评价。差一两就代表这个孩子不如另一个学生学得好了?我看未必。就算再科学的试卷,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我更提倡使用等第制。

教育成败取决于全社会能否形成合力

于漪在采访中强调,虽然教师在教育下一代这个问题上负有很大责任,但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良好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结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把教育事业搞好。

于漪说,现在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孩子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学习做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办好。

对于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于漪的建议是:不要让孩子为了逐分而增添太大压力,分数绝不意味着孩子学习的唯一追求,没有健康和快乐,而只是一个做题机器,那还谈什么成长、成功和成才?在这方面,我们的家长应该有理性和清醒的认识,而我们的社会教育机构,也不该抛弃社会责任,而一味把孩子变成牟利的对象。

于漪说,2011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要做好落实工作,主要是在教育观念上有所突破,而这种突破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和凸显。

 

记者 刘晓晶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