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组曹晖老师指导的计算机社团每年都有学生回来看望老师,与学生沟通后,发现这些学生当时在校期间可能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从目前的工作学习各方面来看都发展非常出色,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特别是组织方面呈现出极大的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栋梁之才,那么那些优秀、有潜质的学生在校期间到底有哪些行为特征与学习方式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引发组内老师的极大的兴趣。
2017年11月14日上午,我组曹晖老师在教研组范围进行了“优秀学生行为特征与学习方式”的主题发言。曹老师从优秀学生行为特征、学习方式和培养策略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使大家受益匪浅。
曹晖老师描述了优秀的学生有许多特征,通常表现为:高智商、动手能力强、学习期望高、兴趣广泛、学习专注、承受能力强和自学能力强等。在社团的许多学生中,可能还表现为善于思考,不过重看重分数,想象力丰富,广泛的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对事物有较大兴趣和热情,这些学生的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程度比较高。
在学习方式上,常常把自己的兴趣调整到某一学科上,比别的学生多了一份求知欲,培养了自己强大的基本功。他们善于提问思考,通过思考拓展了许多课外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学习方法,甚至玩出许多新的学习方法。这些优秀的学生不仅会学,还“会玩、会偷懒”,“玩”是培养兴趣爱好,“偷懒”是为了放松身心,获得更好的方法。
曹老师还总结了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策略,第一,积极鼓励学生探索,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第二,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当下海量的信息渠道,进行自我学习和完善。第三,鼓励学生组成各种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优化学习策略。
这一次的主题研讨非常有意义,老师们建议如果能对这些优秀学生几十年的成长过程进行大数据跟踪,再进行相关分析可能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