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首批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从2000年启动全员对于课改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探索,2002年开始使用新教材。
光明中学在探索二期课改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全校教工团结一心,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有快乐也有痛苦,有动力也有压力,有成功也有教训,但最终大家得到的是喜悦和收获。通过课改实验,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明显改变,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充分肯定。
一、办学理念确立,实验项目引领
根据我校的历史与现状,确立了“和谐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实施《普通高中优化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实验项目,由校长主持、阐发思路,科研室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通过招标形成校级、组级、个人构成的三级课题网络。历时三年,该课题完成了5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和10万多字的教师学生相关论文、个案和教案,在探索、构建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特点的培育人文素养的目标框架方面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在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目前,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个课题,并进行《光明中学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研究》。
二、德育教育内化,品牌特色显著
我校贯彻“学生主体,贴近生活,体验感悟,注重内化”的指导思想,将德育教育课程化。努力做到贴近学生,抓“重点”;贴近社会,抓“热点”;贴近时代,抓“焦点”。通过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来实施。
我校学生到新世界商厦做营业员;到上海科技馆和上海城市规划馆做讲解员和服务员;到各居委担任见习居委主任;与社区联合成立了“伙伴心理辅导站”,为社区的小朋友提供义务心理咨询等,都是我校的品牌与特色。下周我校将与上海市档案馆正式签约,成为档案馆第一个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完善校级基地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班级的社会实践基地。我校各班已与30个单位、街道里委正式签约,设立了班级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志愿者服务队为金陵街道和老西门街道社区居民服务,出黑板报、打扫卫生、写“地方志”、办“老年人外语学习班”、“电脑学习班”、“插花学习班”,慰问军烈属和孤老、残疾人、护绿劳动、咨询服务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磨炼意志,提高适应能力,并把这种体验升华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格力量。
我校组织开展的“中国风·民族魂”主题教育活动从2004年年底开始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去年3月16日在我校召开了“祖国这样走进我们心中”市级现场会;
现在,我校继续深入开展这项活动,顺利地将高三毕业班对应的省份“接力棒”传给高一新生。在对各省市的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寻根”活动,所有党员教师都对应于一个班级,进教室宣讲对应省市的文化溯源。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定的课题指导教师,将“中国风·民族魂”主题活动,与研究型课程结合起来,向更高层次提升。
三、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实力提升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在二期课改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推进项目。以“聚焦课堂,夯实基础”为抓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体系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实施形态,实施新课改方案。
我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学公开展示。去年年初,成立了“增效减负”监督小组,制定了《关于“增效减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内落实,在教工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对于规定的课程,我们一节也不少,即使高三,仍然体育课三节、艺术课一节,这个学期还开设了《科学》学科。我校吴敏华老师的高三《科学》新教材市级公开课,被市教研员誉为“《科学》学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校自己配备劳技专用教室和劳技专职教师,去年12月张国光老师开设的劳技市级公开课,由语文、艺术、劳技三门学科的教师共同执教,也属创新之举,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兴趣。
我校制定了《光明中学创建学习型组织计划》,组织专题学习,培训骨干队伍。我们运用学校的“共同愿景”来凝聚人;我们通过倡导“改善心智模式”来开拓人;我们积极开展“团队学习”来充实人;我们通过引导“自我超越”来激励人;我们通过培养“系统思考”来提高人。通过参加市、区的教师培训和本校教研组的自培,一大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茁壮成长。这几年中我校的教研组长平均年龄从54岁降到36岁,一批骨干教师涌现,一批校本教材应运而生。学生研究型课题成果丰硕,每年汇辑一本《年轻的思考》,至今已编辑了五本。
我校传承百年文化积淀,融汇中西文化精华,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道德教养实、人文学科强、科技艺术亮、教学语种多”为主要特征的“人文见长”教育特色。利用二期课程设置的机制,我校在高一开设法语和心理教育课作为必修课,从而进一步擦亮我校的品牌学科。
我校的法语教学自从1986年起恢复开设以来已经成为了光明的一项传统特色。现在每个年级都有两个法语、英语双外语实验班,每个高一新生每周都有一节法语必修课。我校在法语教学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授课方式、课时安排、课外活动等特色已成为法领馆向上海及华东地区推广的模范样式。我校的法语教师还参与了法领馆法语系列教学的教材编写与审定工作。我们每年举行“法语周”,去年在上海市法语系列活动中,我校学生还获得了最佳学生奖。
除了法语教学这一传统特色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正逐步成为光明的又一品牌。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高一为必修课,每周1课时,教材是华师大编的《心理健康学本》;高二为选修课《趣味心理学》,每周2课时;高三通过讲座、心理小报等形式给学生以心理指导。每学期我们还举办“心理宣传周”活动,至今已有三届,以心理剧为载体,每个班级自己设计和演绎,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引发思考。对此,《中学生报》曾作了专门报道,称其为“光明奥斯卡”。我们还组织了伙伴咨询心理社团,每月活动两次,社团创办并出版了心理小报——《心海导航》60多期。目前,我校已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并被推荐申报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四、硬件设施扩展,合作交流广泛
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投资40万元建设了物理DIS数字实验室和生物数字实验室,2005年,重新装修了语音教室,并且所有班级的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扩充完整并将建设数字化的科学实验室,以配合二期课改中高三《科学》学科的开设,使学校硬件功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学校门口修建透绿隔栏,目前已经请了同济大学的设计师设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增大学生可使用的场地面积,还能增加绿化面积。区教育局还在积极磋商如何和民防办沟通,使得操场下的防空洞场地能为学校所用,进一步增大学校的使用面积。
几年来,我校还致力于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校先后与法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中学结成姐妹学校,和福州、泉州、河北、云南、西藏等省市的高中结成姐妹学校。
我校与卢湾高级中学、六十中学、东昌中学、北虹中学等课改实验校也经常交流和沟通。2002年,组建了光明高中、光明初中、光明小学的“教育协作链”,在学生中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在各教研组之间和利用班主任沙龙开展合作。
我校先后为厦门、徐泾、贵阳等地的校长进行挂职培训,为我区兄弟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积极为社区提供服务等,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