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的朋友圈,有人遇到了一件事情,心里感到有点别扭,但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看待,这样,他就提出来向朋友们请教:那位朋友有一个孩子,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小学老师接受新来的小学生,当然先要对他们做点思想教育工作,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老师在欢迎会上对小朋友们说话,第一点就说:进入小学阶段读书,首先就得好好学习,认真学习,用功学习,如果你学习不用功,那么将来你可能会做“穷人”!
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我估计他们对“穷人”这个名称,恐怕是听也没听到过,更别说是看到了,在旧社会,“穷人”往往是可以跟“要饭的”、“叫花子”、“乞丐”等一些名称联系起来的,可是现代的小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是看不到他们的身形了,除非是在电影里,一句话,小朋友是不明白“穷人”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的。老师讲的,他们不太懂,但又不敢问,不过,他们会猜,他们猜想这“做穷人”肯定不是好事情 ,而且肯定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于是回家就去问家长,家长一听,觉得老师这样说,似乎是有点不大妥当,心中有点别扭,但又说不清楚这“不大妥当”究竟在哪里,于是就把问题拿到朋友圈里来讨论了。我儿子知道自己的老爸当过教师,一次有机会晤面的时候,他就向我提出来那个问题,问我:那位当事的小学老师到底有没有讲错话?如果他讲的是不大妥当,那么,不妥当又在哪里?我想了一想,就给他说了如下的一些意见: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始终是坚持正面教育:摆正面事实,说正面道理,让学生正面地接受正确的道理,从而改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任何威吓或者大声呵斥使之惊惧,从而令学生服从教师的指挥或者听从教师的指导,我们认为这些都属很不足取的教育方法,而且还会有损于教师自身的正确态度。
小孩子连什么是“穷人”都还不懂,只能朦胧地把它理解为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而且在孩子的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错误的概念,所以,那位老师那样的说话在当时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效果的,所谓“穷人”或“贫穷家庭”的造成,基本上是由社会因素所致,尽管其中也可能间接地由个人因素所致,但是孩子们既不知道“贫穷”是怎么一回事,也不会去思考那些事。老师是过早地向孩子们提出来“穷人”这个问题了;而且也“来不及”向孩子们讲清“穷人”与学习用功或不用功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那样的思想教育,说到底,那是一种无效的思想教育,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顾及到学生当时的思想水平的实际。
如果说没有把思想教育的方法把握好,即不是用正面说理的方法去做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那位当事老师所说的话的第一个“不妥当”,那么,上文说的没有联系小学生当时的思相实际,便是说那句话的第二个“不妥当”的所在。
第三个“不妥当”则便是那句话的本身不属于正面道理的范畴之内:“学习要用功”,那是正面的道理;“不用功”,虽然是个假设,但毕竟是对正面的否定,是反面的话,而要从反面的话里曲折地去领会正面道理,这对小朋友来说,恐怕是很困难的。
80后的青年教师一般没有经历过大批判年代,他们既没有批判过“读书无用论”,也没有批判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过,他们总应该明白下列的一项很浅显的正面道理:学生用功学习,多多掌握知识,熟练学得的技术、技巧,目的就在于将来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才智和力量。老师们经常宣传这一正面道理,我相信小朋友们是懂得的,他们会欣然接受的。这样,话也顺了,事情也顺了。凡事都能顺理成章,那么,什么“不妥当”、“别扭”,也就全部消失了。
注: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光明中学老校友,原系前中法学堂1943届超班毕业生。
201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