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母校教会了我学习——再与在读学子共勉 64届高三(3)
发布日期:2014-09-17   来源:   作者:

 光明母校教会了我学习

         ——再与在读学子共勉

 

  

    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为,最主要的是应具有如下几点素质:

(1)    会学习——会学习老师教的知识和学习没人教的知识;

(2)    会探索和创新;

(3)    认准目标后坚持不懈。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的专业是《水下船舶制造与设计》,但毕业后我从事过很多专业和工作。从事过的专业有:射流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与制造、钢结构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教学研究等。担任过的工程工作有:为多家企业设计“射流技术”自动控制机械装置、充磁器、激光准直仪、钢结构厂房、行车制造、提增行车载重量设计、简易吊车设计、钢钣焊接流水线、真空吊制造工艺设计、仁济医院盐水灌装流水线和编制计算机《船舶结构受力计算程序》等。从事的教学工作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概论、工程力学和机械制图等。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船舶制造工艺设计,船舶结构受力计算程序。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教务长和教学督导工作等。参与专著与教材编写有:参与《射流技术》一书编写(当时本人交通大学毕业仅一年),主编《船舶结构力学》教材。

以上很多专业知识我在学校里没学过,很多业务不是我的专业,但我胜任了。我之所以能这样,那是母校——光明中学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母校教会了我学习的本领。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光明母校在读的学弟学妹共探“如何学习”这一课题。

一、课堂知识如何学习

        1. 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

在校读书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在听新课前要先预习。这是非常非常正确和重要的学习方法。预习的目的是有准备的听课,预先知道老师将要讲课的内容及自己预习时很难理解的内容,这样可在听课中抓住重点、难点仔细听与思考。那么如何预习呢?我的看法是,将要听的新课内容走马看花似的看一遍,大致了解一下内容讲什么以及很难理解的内容。没有必要把它全看懂,主要听老师讲课。但是难懂的地方要做记号。

在听课的时候,一定不要全场作课堂笔记,要以听为主,听不懂的和书上没有的内容作一些笔记。边听边思考才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仔细听、好好思考。如果全场作课堂笔记,那么你就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你就无法当场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

在作业之前,如果课程内容全理解了,就做作业:如果课程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那就必须复习、研究课程内容直至理解清楚后再做作业。

记住:全场作课堂笔记决不是读书的好方法!

然而,课后做做课堂知识整理笔记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课堂知识整理笔记不是纯粹的老师讲课笔记,而是一个经过你大脑思考过的、知识整理后的知识笔记。这个笔记条理清楚、因果明白、语言简洁。

当然,我在前一文章也说了要进行学课内容小结和解题方法小结,这一点决不能不做。由于前一文章已说了,这里不再论述了。

        2. 掌握知识应首先掌握公理、定义和基本概念

        一切定理和公式都是从公理、定义和基本概念出发,然后通过推理得到。有些“定理”和“公式”是从实践中得出的,这些“定理”和“公式”其实就是公理。例如,物理学中力与加速度关系公式F=ma是公理,不是定理,因为它是从实践与实验中得到的。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掌握知识首先要搞清概念。这里指的概念包括了以上所说的公理、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定理公式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物理学中的物体运动,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矢量是什么意思?矢量就是有方向的量;那么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这里所指的匀速是矢量吗,这里物体有没有加速度?如果概念不清,那么这两个问题是很难回答清楚的。其实物体作圆周运动了,就表明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即速度的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这里指的匀速是指速度的量的大小不变,而不是指速度不变;而速度的方向在变化,那么加速度就必定存在了(有向心加速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有矢量存在的计算题如何做了。在数学上,当建立坐标系后就有量的正负号,这个正负号就与矢量的方向性联系起来了。在一维问题中可将坐标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设为一致,于是计算问题就可以在一个坐标轴中解决。例如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包括上抛运动)都可以在一个坐标轴中轻松解决。当出现二维计算问题时,我们建立直角坐标系,同时把问题中的矢量分解为与两个坐标轴同向的两个矢量,于是计算问题就可以在这直角坐标系中解决。例如物体的斜抛运动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轻松解决。

在这里顺便提醒一下,计算题中有几个未知量(不是仅指题意所求的几个量),在一般情况下就必须建立几个独立的方程式。例如题目中含有3个未知量,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就必须建立3个独立的方程式。这样,该题必解出。

        3. 明确定理公式的实质、内含和使用条件或前提

        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看定理时其前提看看清楚;用公式时注意其使用条件,不要乱用公式。这些道理,老师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们,然而我们不少同学就是听不进,以致做习题或考试时屡屡犯错误。

实际上在科学技术理论中每一个定理和公式都有其使用条件或前提。例如,物质的化学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再如,在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这里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前提或说条件是“在三角形中”;物体平衡的条件是指该物体所受之所有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平衡: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那就是物体是在太阳系中或在地球上。例子很多,这里是举不完的。因此在运用定理公式时必须随时注意使用条件或前提,最理想状态是此时应该有条件反射,这样才不会用错定理和公式。

再次要深刻理解定理公式的实质和内含。例如数学公式x2-y2=(x+y)(x-y)xy不要单纯地看作就是一个字母或说未知量或说变量,例如把x看作就是abc等等,这样理解就太狭窄。应该将xy看作某一个式子或说函数或说某一个集合体,例如x=a2y=a+b。这样a4-b4a6-b6的因式分解很容易。再例如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t=v0+gt,s=v0t+0.5gt2,vt2-v02=2gs等,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这三个公式使用的前提是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或垂直下抛及上抛运动,其公式中将重力加速度g改为一般匀加速度a也是成立的。这组公式的内含是什么呢,它是把自由落体运动的距离、初速度、末速度(或某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5个量联系起来了,其中g是已知的,所以未知量是4个,而这三个公式中只有二个公式(任意二个都行)是独立的,因为第三个公式vt2-v02=2gs是前二个公式推导出来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类题目有2个未知量。懂了这些内含和实质,再加上矢量及坐标概念就能轻轻松松解这类题了。再如物体斜抛运动,这是二维问题。从矢量概念出发,这个运动分为水平和铅垂二个方向,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水平方向物体不受力——概念清楚),而铅垂方向是属于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铅垂方向物体受不变的重力作用,g是常量——概念清楚)。这就是斜抛运动的内含。

很显然,掌握了基本概念以及定理公式的实质、内含和使用条件或前提后,解决一般的概念题与基本题是不成问题的。注:一般的考试,80%题目是一般的概念题与基本题。

4. 解题基本思路和程序

1)审题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做习题前先把题意看看清楚,不要题目还没看清就动笔写了。这些不良的习惯一定要改正,不要带到将来的工作中去。不然的话,你一定解不了复杂之题,将来胜任不了重要工作!

做习题,首先应该用审视的目光看题目和题意。拿到题目不用慌、不要怕,用审视的目光审视每一字和每一句,然后小结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量和所求的未知量。要明白,如果已知条件和所求未知量都不清楚是无法解题的!这里审视很重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下的读懂题意。

2)大致确定本题所涉及的知识

根据已知条件和量以及所求量判断所涉及的知识(概念、定理和公式)。例如:一个小球离地10m,以初速v0=5m/s垂直上抛,求小球落地时速度。本题已知条件和所求未知量很清楚,所涉及知识是运动学和方程式的知识。如果题目大致涉及的知识都无法搞清,那么显然无法解题!

3)寻找量间关系和解决方法

寻找量间关系,就是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通过逻辑思维(推理)和一些解题方法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式,这就好比给已知量和未知量搭桥。在搭桥的过程中,用已学的知识作为桥梁的基材,用逻辑思维(推理)和一些解题方法作为建桥方法,最终给已知量与未知量搭好桥,从而从已知走到未知,得到未知。

例如上例中搭桥基材是运动学定理和公式,搭桥方法是逻辑推理、建立坐标轴和方程式。在此,坐标轴原点设在物体抛出处,向上为正。将基材匀加速运动三个公式列出:vt=v0+gt,s=v0t+0.5gt2,vt2-v02=2gs。由于已知量为v0gs,所求的量为vt1个),因此只要用一个方程式就能解决它。通过观察和推理,应该用vt2-v02=2gs公式。将v0=5m/sg=-10m/s2s=-10m代入公式,得vt2-52=2*(-10)*-10),vt=15m/s

从以上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和常用的解题方法:a)列出有关公式,从中挑出与题紧扣的公式。b)矢量的概念运用,如果题目涉及的量是矢量,我们就应该尽可能运用矢量的概念解题,即建立坐标系(一根坐标轴或直角坐标轴),然后将正负号概念(即矢量概念)用上去。c)方程式运用,凡非数学学科类的计算题,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它们最终都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因此我们要树立通过“方程式”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记住,未知量有几个就建立几个独立的方程式。数学是各门学科最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在中学阶段“方程式”是主要工具。当然解题基本方法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4)探索解题程序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出解题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了静力学解题的特殊程序,因此解题有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我们不仅要了解解题的一般程序更要了解和研究其特殊程序。解题的一般程序容易掌握,而一大类习题的解题其特殊规律却不容易掌握,常常要我们自己去研究、探索和总结。上一篇文章中我讲的静力学解题的特殊程序就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可以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的二元二次函数式f(x,y),若对其因式分解,则其程序如下:令f(x,y)=0→把x当作已知量求y的二个根,设为y1=g1(x),y2=g2(x)f(x,y)=(y-y1)(y-y2)

     5.不断地进行总结

 这个问题在前一篇文章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为完整起见而列入。

1)不断地小结和总结知识,不断地提拔自己的知识并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总结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要精炼、显示各知识点的关联。通过总结知识,如果你感到教科书很薄了,那么总结的效果体现了,你将能够讲述知识了,你的知识概念、定理和公式全收在肚子里了。如果你能教别人了,那么你对知识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自由运用。

2)不断地小结和总结知识的应用(做习题)、挖掘知识应用的规律与做题的规律,并归纳到哲学的高度。如果你解题规律总结得好,那么你解题一定很轻松、一定有更多的时间做其它习题或学习其他学科。同时你也会对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将来工作时,你一定能胜任你所从事的工作,一定能自由运用知识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6. 学习“自学”的能力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从高二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二班主任郑谷兰老师。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天郑谷兰老师冒着严寒对我进行家访。那天我与我妈及大姐都在家,他与我妈及大姐说了我在校读书的情况,并鼓励我说,说我读书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已经是全优了)。此时对我与我妈及大姐说,要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就应该去买参考书自学;对我妈及大姐说给我一些钱,让我自己去买。由于郑谷兰老师鼓励和教导,以及妈与大姐的支持,我买了很多参考书,也一一看了、钻研了,学会了自学。也正是由于这样,我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自由王国,我出的物理模拟试卷与老师大考题相差无几。

那么如何自学呢?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说。首先看目录,了解这本书大致讲些什么;第二看绪论,更深入了解这本书讲什么、讲述目的是什么等等;然后逐章逐节地看,看的时候适当地作一些笔记。自学与预习不同,预习时看不懂的可以弃之,而自学不可。当然自学也存在无法看懂的情况,此时有二个办法。一个是请教老师或高人;二是先放弃,继续看下去,有时你不懂的知识就在后面讲到。最后你还是要小结一下这本书的知识,以致更深刻理解知识。

有了自学能力,你就能够学很多知识,胜任很多工作。例如我自学了编制程序的语言,就编制了计算机《船舶结构受力计算程序》;自学了自动化理论、电子技术和射流技术,我设计了不少自动控制的机械装置和流水线等等。因此在学校读书期间学会“学习”甚至比学好老师教的知识更重要!它将使你胜任各种各样的工作或者胜任尖端科技工作!

实际上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怎样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我向教过我的所有老师致敬,终身感谢!

 

二、在校读书期间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校读书期间应努力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学习与身体的关系

  基础和提高的关系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学习和探索的关系

  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知识与习题的关系、知识与应用的关系

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作详尽论述。

1. 学习与身体的关系

没有健康的身体,你就没有充沛的持久的精力学习,也就是说你读书将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读不好书。因此要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当然只管锻炼身体不去读书,也是不对的。我在高中读书时,学课评分是5分制的,实际上就是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种。我当时所有学科全优,即体育课也是优。我当时还是校蓝球队队员。

2. 基础和提高的关系

没有良好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就不会有知识的提高;反之知识提高了,知识基础就打了更坚固了。它们是相互相成的。在这里,我又要特别感谢黄裔数学老师。当时,他在课外给我们上了很多数学提高性知识的课,如因式分解、高次方程和数列级数等等。这些课外提高性的知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科书的知识。就在那时我的数学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同时带动了其它学科的进步。

在大学期间,我学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老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