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光明中学68届高中(3)班纪念进校50周年聚会侧记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原高一(3)班同学自从1962年初中进光明中学,至今不知不觉已有50个春秋了。在班长何慧瑛代表所有同学心愿的倡议下,她与马坤蓉、郑辛逸、严钧民、王才航、单浩义等同学积极策划,组织筹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学聚会。
门厅前布置了一幅精心制作的海报。画面上绿色的操场铺底,百年红色校楼矗立,“光明中学”四个大字金光熠熠;湛蓝的天空衬托着这次聚会的主题,又用大红色封顶,寓意生气盎然,岁月不改心中永远光明。同学们依次在上面签名留念,同窗情谊依旧。
令大家欣喜的是有40人围成圆桌济济一堂,创下毕业后班级历次聚会人数之最。除已故的6名同学和3名没有联系上的男生及1名请假之外,悉数到场。17名女生无一人缺席。定居加拿大、日本的鲍逸敬、吴丽莎同学也赶来参加。有些同学竟是1969年分赴各地后第一次重逢,握手之际,感慨万千。
“学友五十年,友情长依旧。相聚虽偶尔,却惦念心田;问候虽随意,却倍感亲切;祝福虽平淡,却最见真诚。让光明照亮我们,平安、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班长何慧瑛饱含深情的致词拉开了这次聚会的序幕。
聚会有三项活动内容。首先由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参观欧洲厅、明珠厅、上海厅,尔后登上屋顶花园。浦江两岸的百年万国建筑群和改革开放以来如同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交相辉映、美仑美奂,形成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一道最具魅力、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令我们这批老三届学友抚今追昔、赞叹不已。
不吸烟、不饮酒,喝咖啡、茶水,随意品尝精致可口的中西点心和新鲜瓜果,也算是享受了一顿绿色健康的下午茶,席间自由交谈,其乐融融。这是活动的第二项内容。
接下来就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敞开心扉,情系光明,畅叙衷曲。饶有兴味的是,安排发言的次序是按照当年班级同学的学号依次进行。笔者实在不能一一录下每位同学的精彩发言,只能择其要点,概括一下这次聚会畅叙心怀的特点。
特点之一:真诚坦率、感悟人生。同学们打开话匣子,纷纷回忆光明的学习生活,感恩光明中学给予的良好的学识和品行教育。从各自一段段插队落户、参军、从教、务工、从政的生活历练,折射出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和共和国成长历程息息相关、紧紧相联。这段经历,是一部难忘的历史,成为我们思想的培养基,它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始端,从而成为我们人生的底蕴和财富。
特点之二:心态良好、积极向上。我们这班同学无一例外,都已步入耳顺之年,退休在家了。在大家的发言中,可以听出虽都晚霞夕照,却绝不怨天忧人、自甘寂寞。或坚持锻炼、养身修性,或亲操家政、呵护儿孙,或练字操琴、吟诗作文……。还有一些同学至今在发挥余热,如郑辛逸同学受聘续修上海政府志,沙岚同学参与组建社区文化室,王才航、张锦江同学受聘于机关、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年轻人传经送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特点之三:书生本色,妙语如珠。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仍可以窥见他们当年学生时代的意气风格。吴国光同学慷慨陈词,滔滔不绝,纵横捭阖;虞顺航同学发言充满诗情,反映出他是俄罗斯文学、莎翁戏剧的粉丝;严钧民同学的深邃,余绍钢同学的沉稳,封黎明同学的温婉,华佳芳同学的质朴,盛继抗同学的精干,单浩义同学的勤勉,吴丽莎同学如男生般的刚健……
座谈会中,不时欢声笑语四起,互道平安健康珍重。最后,马坤蓉、张锦江同学组织大家摄下了这次50周年聚会的一组弥足珍贵的镜头。
谨以鲍逸敬同学的当日诗作《同窗五十周年记》作为本文的结束:
“坎坷岁月一代人,磋砣人生不沉沦。
慷慨惊叹当年狂,光明学子真情深”。
沙岚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