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届高三(2)班 钱雁秋
最是岁月留不住,眨眼已辞五十载。回顾高中毕业后走过的路程,我由衷地感谢抚育我成长的母校光明中学,缅怀和感激我们的恩师、为高三(2)班呕尽心血的班主
谢谢你们,老师们!
我敬佩的
1968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山西阳泉氧化铁厂当工人。
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后,我决定报考研究生,考上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年秋天我赴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求学,师从威德里希教授(Prof. Wuethrich,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究核磁共振在生物上的应用。1992年获博士学位,同时荣获该届优秀博士生,得优秀博士生奖状,并奖章一枚(纯银,上刻有我的名字,YANQIU QIAN)和奖金(2500瑞士法郎)。当我走上讲台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状时,心中的激动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我是唯一的获奖中国学生,中国,我为你争光!我不记得是否还有其他女获奖者,女士们,我也为咱们争荣!
1993年10月我赴纽约,受邀于美国著名的思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在瑞士和纽约的八年中,我曾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选作该期杂志的彩色封面。
纽约时期,我已年近知天命,我认真思考了以后干什么?我不想去高校任职,因为我不喜欢整年累月为获得科研基金而埋头写申请。我决定去制药公司。进入知天命那年,我得到了跨国大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职位。次年,1996年1月我开始了我的制药生涯,从事新药的开发研制工作至今。新药的研发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慢长的过程;集多方面的知识、技术、人才和物力,经集体多年勤奋耕耘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工作中充满了挑战,品味了各种酸甜苦辣,但我喜欢我的工作,希望能为新药的诞生出一点薄力。
敬爱的
鉴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英语已成为日常用语。而我的第一外语——俄语,却被我忘得精光。
五十多年前,十几岁的我,没有,也无法预测前面的人生道路有多艰难。可是,高中的三年为我打下了扎实的人生基础,使我能迎战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
谢谢母校,光明中学!谢谢你们,我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