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发布日期:2012-04-13   来源:   作者:

                                  

                                                                                           ——沉痛悼念恩师聂国彦先生

                                       1962届高三(2)班  陈秀宝  庄碧静  董释伦

 

    2010年7月11日下午3时25分,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聂国彦老师因患心肌梗塞而不幸逝世,享年86岁。4个月后噩耗传来,我们班的同学无不感到异常震惊和无限悲痛!因为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同学们万万想不到平时始终坚持体育运动、身板硬朗、精神矍铄、风度翩翩的聂国彦老师,竟会如此悄然无声地与我们永别!令同学们抱憾终生的是,在聂国彦老师生病住院和病危临终时,我们班竟没有一个同学知道;这年7月15日上午在杨行宝山殡仪馆垂芳厅举行追悼会时,我们班也没有一个同学知晓。直到这年11月上旬庄碧静同学怀有一种不祥的预兆打电话到光明中学退管会询问聂国彦老师的情况时,才得悉聂国彦老师已驾鹤仙逝。顿时,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正在澳大利亚探亲的董释伦同学获悉这个消息后,一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这年冬至前夕,陈秀宝和庄碧静同学等一起去宝山安息堂祭拜了老师;翌年清明节,他们去嘉定常青公墓参加了聂国彦老师骨灰安葬仪式。今年清明节期间,我们三人和老班长顾心琪、原团支部书记周丽娟与老师的亲属一起去墓地祭扫,缅怀老师的恩情。这些虽使我们感情上的缺憾得到了些许弥补,然而我们对聂国彦老师的浩荡师恩却难以报答一二。

(一)

    闻道闻文闻韶乐一世比肩国学杏坛硕彦  为师为友为贤哲毕生振翼光明岱岳云天。光明弟子陈钟梁、李杏保的挽联高度概括了聂国彦老师的高尚人品、崇高师德、精湛术业和骄人业绩。

    管聂国彦老师只担任了我们班两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但是他的身教言传、音容笑貌至今铭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不会忘记,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养成了从深夜到凌晨读书、钻研、备课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他视课堂为演绎历史、社会、人生的舞台,一站上讲台,他就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声情并茂地解读课文,把同学们带入书中特定的意境,大家常常被他的讲解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的自制板书独具一格,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工整简明,尤其是圈点关键词、背诵名言警句,使我们受益一辈子。我们至今还能背诵当年聂国彦老师要我们背诵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为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他还经常亲自编写、刻印补充教材,组织大家观看电影,努力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我们的分析、写作和鉴赏能力;他时常利用课余和晚上的时间,访问学生家庭、探望患病同学、当面辅导作文、组织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天天早出夜归,乐此不疲。

    我们不会忘记,在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鼓舞下,老师每天清晨跟同学们一起在学校操场上跑步、锻炼身体;在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的主题活动中,老师辅导同学们阅读了大量有意义的书籍;老师还带领我们实地了解外滩一些主要建筑的历史,考察了解放前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1961年元旦前夕,老师组织同学们聚集在外滩黄浦江畔聆听海关大钟敲响的新年第一声钟声;每学期的学工学农劳动,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师的高大身影;在学校组织的文娱节目交流演出中,有深厚专业功底的老师指挥我们排练、演出《黄河大合唱》……。与老师相处的两年校园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学们至今回忆起来,依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二)

    聂国彦老师跟同学们的教学关系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但是他与大家结成的深厚情谊却是始终保持着、发展着,一直延续到现在。

    董释伦同学至今对于半个世纪之前参军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难忘师恩。1961年8月他被批准入伍后,学校在健身房外的操场上搭台隆重举行欢送大会,他代表首批3名参军同学讲话。会前,聂国彦老师特地上门邀请他的父亲与会;会后,老师亲自为他跟父亲和同学们在校园里拍了整整一卷胶片,合影留念。在他开赴福建的前一天晚上,老师自掏腰包和票证买了五香牛肉、烤子鱼等几包熟菜,专程到他家中与其家人一起为他饯行,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要注意安全,要坚持学习,勉励他在部队锻炼成长。尤其是,他到部队后,当时已从光明中学派到培光初级中学任教的聂国彦老师仍然给他写信鼓励,并从第二年起,年年春节带领培光中学的学生敲锣打鼓去他家中慰问,并在他家大门口贴上大红对联,使他及其父母和弟妹们都深受感动。

    从光明中学毕业后,几十年来,许多同学都跟我们一样,始终与聂国彦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经常打电话问候他,上门拜访他,即使在个人的学习工作、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健康养生等方面,大家也都愿意找他倾诉,聆听他的教诲,得到他的帮助。几十年来,我们班同学每次聚会,他都愉快地应邀光临,并对与会同学问寒暄暖,谈笑风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使大家如沐春风,获益匪浅。同学们都为我们此生有这样贴心的良师益友相教相伴相助而庆幸!

(三)

    1987年3月,在教育园地上耕耘了一辈子的聂国彦老师光荣退休。他作为光明中学德高望重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把关教师、光明中学文科特色教学的创始教师之一,当时是公私学校争抢的香饽饽。然而,聂国彦老师没有待价而沽,等待高薪聘请;也没有从事家教,赚取外快,而是邀集上海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不远千里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创办矿区中学,亲任副校长和校长。经过他和团队同仁数年的忘我工作,这里终于培养出了一批批考进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感人事迹,《河南日报》曾在头版显著地位予以报道。

    1948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的聂国彦老师,有5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将这些花费了他一辈子心血的探索所得,传授给中青年教师,他一方面埋头撰写了大量教学业务方面的文章,在各地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报纸、刊物上发表,总计约100万字;另一方面,他与上海的一些资深教师一起组成讲师团,到各地巡回演讲,给当地教师面授语文教学的真谛,并当场为他们答疑解惑,深受当地领导和教师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此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的20多年间,他始终关注家乡山西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常奔波于矿区山区,先后被山西省教育学院、长治市教育局,保德县、祁县和武乡县人民政府,以及大同市二中、武乡县一中等聘为教育或教学顾问,为山西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和称职的教育岗位领导者。

    1999年,聂国彦老师应他三女儿的邀请飞赴西班牙马德里探亲旅游。当时,当地华文报纸《华新报》正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征文活动,他欣然命笔,撰写了《回眸新中国成立50年》的文章,经评审荣获一等奖,中国驻西班牙大使亲自给他的代表——他的三女婿颁发奖牌和奖金。他每次去西班牙探亲,都为当地华裔子女的教育建言献策。2007年,为了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祖国灿烂文化的精华,从中吸取一些做人的道理,他针对华裔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欧华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在该报子女教育专栏连续发表了《什么是》、《别滋长孩子的报复心理》、《追星,追,还是追 ?》、《别屈服子女的自残行为》和《孔子的龙凤教育》等10篇解读《论语》的文章,在当地华裔界获得广泛好评。

 

*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用来比喻爱情之深厚,至死方尽的名句。这里我们借用它来比喻我们的恩师聂国彦先生,他就是毕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春蚕红烛!我们永远怀念他,他的师恩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