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五十载 寻回昔日同窗情
发布日期:2012-04-13   来源:   作者:

1962届高三(2)陈俊璞

 

    唐朝韩愈有句名言,叫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高中时代的同学比较纯朴、真诚、坦荡,那时彼此所结成的友谊,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显得纯洁和珍贵。所以,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同学就萌生了寻找光明老同学重温昔日同窗情的想法。

    在上海工作的陈秀宝、庄碧静,利用当教师有寒暑假的空闲,在老城厢的大街小巷中一家一家寻访,先后找到了张鼎力、刘才妹、王幼芳、陈雪玲、王夙敏、戴玲宝、宓绮华、周丽娟、陈自强、卜子麟、董释伦、沈伟梁、廉铁民、章肇恒等十多名同学,并联系上了当年的班主任聂国彦老师。开始,同学们利用春节期间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回沪探亲休假的机会,约好到同学家里相聚。第一次有七位同学到张鼎力家里聚会。大家清茶一杯,互相交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回忆当年在光明中学学习的往事,提供老同学去向的线索,等等。这种聚会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大家感到很温馨,轻松愉快,很有意义。平时,同学之间常有走动,为了子女上学、补习功课、落实政策等事互相帮助。

    后来,随着上海城市改造和建设的大规模进行,许多同学被动迁或者乔迁了新居,外地的一些同学变动也很大,致使一些同学一度失去了联系。一批热心的同学,又开始了新的寻觅同窗的历程。经过各种方式的联系,王幼芳找到了在同济中学当老师的蓝永年,张鼎力打听到了在南京扬子石化公司工作的顾定中的住址,陈秀宝联系上了上海矽钢公司的王国娟,董释伦与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生导师冯楚德取得了联系……。由于找到的同学越来越多,同学的聚会自然就从家里搬到了单位里。董释伦、陈秀宝、王幼芳、沈伟梁等同学相继利用节假日在单位值班的机会,邀请老师和同学一起到单位会议室喝茶叙旧,还备些瓜子、水果、糖果等,大家无拘无束,直抒胸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每次相聚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之后,时任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厦门分院院长的卜子麟,两次利用回沪探亲的机会,邀集老师和同学在淮海路一家饭店和福州路新城饭店聚餐,当时的热烈情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同学相继退休,同学们的聚会就安排在酒店、宾馆举行。

    班里同学通讯录里的名单虽然在一年一年地增加,但是总还有不少遗憾,因为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联系上,所以同学们寻找同窗的行动也就始终延续着。陈秀宝传来好消息,卜子麟告诉她从四川退休回沪定居的俞信国的地址。冯楚德又将在安徽合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的王孔嘉和远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的国际著名核物理学家朱人元的电子信箱地址告诉了董释伦。尤其是,当年腼腆的小女生陈雪玲自告奋勇通过有关途径查阅动迁信息,陆续找到了当年的班长顾心琪和郁爱平、陈瑞琪、胡受能、刘梦良、许永清、秦学德、周哲元等同学。班长亲自出马找到了在苏州热工研究院工作的我,王夙敏联系到了同从上海交大毕业的张炳生。在杭州工作的严国海通过许永清与大家取得了联系,他又通过浙江省总工程师研究会查到了同城的原正祥、吴士英的通信资料。今年4月1日,董释伦根据陈雪玲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在浙江嘉兴的范建勋。真是天道酬勤,年复一年的滚雪球效应使得同学越聚越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清华大学机冶系毕业的冶金专家戴玲宝从福州回到母校光明中学,在校友会办公室的留言簿上看到了钱雁秋的留言和电子邮箱地址,欣喜若狂。想当年,钱雁秋在北京大学求学,戴玲宝在清华园学习,两人每逢节假日都要相聚,情同姐妹。但是毕业后两人就失去了联系。当一封充满思念之情的电子邮件飞越太平洋来到了美国费城钱雁秋的邮箱里时,这位在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获得优秀博士的女生看到邮件不禁热泪盈眶。2007年秋,钱雁秋回沪探亲,10月26日聂国彦老师、钱雁秋和戴玲宝等23位师生相聚于南京东路七重天宾馆老上海餐厅,离别了半个世纪的同窗欢聚一堂,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千言万语说不尽绵长的思念,道不完相逢的喜悦。10月30日聂老师和钱雁秋等16位师生应邀专程去常熟参观了自主创业卓有成就的张炳生的中恒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并游览了虞山尚湖风景区,瞻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品尝了阳澄湖大闸蟹,给回国探亲的钱雁秋和随行同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同学们的聚会,聂国彦老师几乎每次都会愉快地应邀参加。大家为能在几十年后仍然能听到聂老师的谆谆教诲而感到幸运和高兴。今天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同样,我们也十分怀念我班第一个仙逝的同学、当年的副班长宓绮华。有一年春节,在北京工作的她回沪探亲,在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后,她热情邀请与会同学在扬子江大酒店共进晚餐。当时她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精神状态一直很好、身体壮实、开朗豁达的女强人之后却不幸患了癌症,真令人扼腕叹息啊!

    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到还有一些失去联系的同学没有找到,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我想,光明学子个个都是好样的,在网络世界中肯定也会留下他们闪光的足迹。于是,我就开始在网络中搜索起来。果然,陈宣德,这位在南京航空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终于在网络上现身了。他在国内的航空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歼击机方面的论文,论文的简介表明他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工作,又经过多次电话查询和联系,终于把这位曾经为我国空军生产歼七、歼八等战机的总装车间主任找到了。当接到远隔千里的长途电话时,他激动万分,彻夜未眠。

    同样,吴奇三,这位游泳国家级女裁判,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关于我国游泳运动水平和世界水平差距方面的论文,通过跟她共同署名发表文章的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查到了吴奇三的手机号。不久,这位在高中求学期间就是国家游泳一级运动员、上海游泳队成员的女生就出现在同学聚会上,她的笑声依然是那么爽朗、甜美。

    武渝生这个名字不多见,但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同名同姓的武渝生会有成千上万。在网络搜索的结果中,我排除了许多不合条件的人选,在山西阳泉的离退休人员人才库中出现了一个武渝生。他的年龄跟我要找的武渝生相近,教师职业,退休单位是阳泉教育学院。高中毕业时,我得知武渝生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八九不离十,就是他。我又经过近半年的电话查询、查找,终于在阳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把他找到了。当武渝生接到来自母校老同学的问候时,这位曾担任过阳泉市教育学院教务处长的他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长久之后才说:我一直在找你们啊,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利用网络,我还找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时胜和安徽省邮电规划院的高级工程师邵瑞宁。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光明中学1962届高三(2)班的通讯录上已有40多名同学的通讯地址,然而还有李辅国、徐启明、徐秀章、沈嘉恕、许云川、毛丽君、傅家骥、骆顺和、徐传豪9位同学至今仍无音讯。历尽沧桑五十载,为了寻回昔日同窗情,我们将继续努力寻访。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