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犹在——记忆恩师陈国祯先生(73届王敏亮、王健伟)
发布日期:2012-03-17   来源:   作者:

   2012年3月10日,光明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长期从事语言、文学、编辑和教育、教学工作一生的恩师陈老国祯先生的送别仪式在龙华归真厅隆重举行。享年100岁。

    下午1时许送别仪式开始,参加送别的有学校退管会主任金怡书记、穆晓炯校长和其他几位老师,还有老师曾经带教过的各届毕业生,在陈国祯先生遗体前满怀深情地送别恩师。

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今天的送别仪式。

由于一切来得突然,先生没有留下遗言,最后一刻她在想什么,永远无人知道了……。  

但是先生平生一直在想什么,却是昭然若日月的。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前途。毋容赘言,先生是坚决拥护开放改革的。先生眼神很好,每天亲自必看国际国内要闻。与其谈及社会形势甚至有超我们的。先生认为国人启蒙远未完成,并以此为己任。我体会到先生气质的另一方面却是非常中国的。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底蕴,给先生个人的道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生基本上是继承了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有兼济天下之志,而决不甘心独善其身,无论,都是如此。

特别是最后十来年,先生在时间上也有了更适宜的条件,潜心看报、收看电视,生活很有规律,先生对世上无事不晓。应该说在经常和先生聊些社会现象中发现先生思想最闪光的地方。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使我深受教益和启发。其一贯的追求老而弥坚,想得更深、更透彻,从心态上义无反顾。可惜天不假以年,使先生言犹未尽。但是先生的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追求真理的执着,至死靡它。

先生给我们灌输世上只有本身才是目的,这也必然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信念。九曲黄河归大海,万流虽细必朝宗。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极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人人都能得到极好的公民教育,尊严地以自由、自律、自强、自胜的姿态参加全球价值的建设工作。

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思念。先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先生唯一的事业就是视其学生为儿女。当大家围坐在桌子周围旁,先生总让跟随其10余年的贴身保姆拿出最好的茶叶泡茶,拿出点心、糖果,让我们吃,在边谈中关心着我们的变化。

先生走了,我们突然觉得有太多的遗憾。如果当时把手头的事情推掉,多陪陪、多看看老人家,也许会少一些遗憾。

送完先生最后一程。每走过一道程序,便意味着相随先生这40余年的现实将一步步地被封存为记忆,也意味着往后的日子只能与先生在记忆中相伴,更意味着往后每每聆听先生的教诲都会被所浸透的生命感所深深扎痛……。

开春以来,天空久雨,但先生送别仪式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来人都说,先生长期信佛恐怕这是老天爷为其开的恩。

 愿先生的所想所思,永远与天界的明灯相伴……

 

 

     

 

             73届学生王敏亮、王健伟

             2012年3月11日于上海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