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光明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长期从事语言、文学、编辑和教育、教学工作一生的恩师陈老
下午1时许送别仪式开始,参加送别的有学校退管会主任金怡书记、穆晓炯校长和其他几位老师,还有
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今天的送别仪式。
由于一切来得突然,先生没有留下遗言,最后一刻她在想什么,永远无人知道了……。
但是先生平生一直在想什么,却是昭然若日月的。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前途。毋容赘言,先生是坚决拥护开放改革的。先生眼神很好,每天亲自必看国际国内要闻。与其谈及社会形势甚至有超我们的。先生认为国人‘启蒙’远未完成,并以此为己任。我体会到先生气质的另一方面却是非常‘中国’的。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底蕴,给先生个人的道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生基本上是继承了‘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有兼济天下之志,而决不甘心独善其身,无论‘穷’、‘达’,都是如此。”
特别是最后十来年,先生在时间上也有了更适宜的条件,潜心看报、收看电视,生活很有规律,先生对世上无事不晓。应该说在经
先生给我们灌输世上只有“人”本身才是目的,这也必然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信念。九曲黄河归大海,万流虽细必朝宗。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极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人人都能得到极好的公民教育,尊严地以自由、自律、自强、自胜的姿态参加全球价值的建设工作。
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思念。先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先生唯一的事业就是视其学生为儿女。当大家围坐在桌子周围旁,先生总让跟随其10余年的贴身保姆拿出最好的茶叶泡茶,拿出点心、糖果,让我们吃,在边谈中关心着我们的变化。
先生走了,我们突然觉得有太多的遗憾。如果当时把手头的事情推掉,多陪陪、多看看老人家,也许会少一些遗憾。
送完先生最后一程。每走过一道程序,便意味着
开春以来,天空久雨,但先生送别仪式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来人都说,先生长期信佛恐怕这是老天爷为其开的恩。
愿先生的所想所思,永远与天界的明灯相伴……
73届学生王敏亮、王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