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吴老师,在解放前曾是一位交大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党组织派他到母校私立中法中学任党代表。当时他年轻(二十岁左右)有为,风华正茂,以校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中去。他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行政、工会、青年团、学生会、少先队、队辅导员各级组织作用,和新校长赵书文(复旦教授民主人士)通力合作,使学校工作有声有色地蓬勃开展起来。他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形式多样的政治形势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许多学生踊跃报名参干参军,表示出“为巩固国防奋斗,为人民幸福服务”的强烈心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951年迎来了学校新生,1953年改为上海市立光明中学。全校师生员工欢欣鼓舞,更激发了师生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学校工作蒸蒸日上,一支优秀过硬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同学们热烈响应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积极锻炼身体,勤奋刻苦学习,努力搞好社会工作,争做一名三好学生。同学们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米丘林小组、航模小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球赛、歌咏、排练文娱节目,跳集体舞)德、智、体全面发展,茁壮成长。一批批高中毕业同学奔向祖国四面八方,有的由学校推荐到外交、外贸、哈军工、体院、航校,不少同学由学校选派出国留学,同时不少同学以优异成绩考进复旦、交大、同济、清华等院校继续深造,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材。真可谓“光明母校,人才摇篮”。在全市人民心目中享有很高声誉,是一所培养人才的优等中学,它使许多人想报考光明母校。这是光明母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吴老师在光明母校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在共同工作、学习,搞好学校过程中,吴老师与光明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身处逆境仍以最大的热情关心着光明师生的冷暖。
清楚记得,十年动乱结束,吴老师首次来上海在邢文钧老师家聚会,大客厅里坐满几十位光明师生,大有久别重逢的无比喜悦,更有胜过家人般的师生情谊。后来吴老师多次来上海参加五十年代各届毕业四十、五十年纪念及学校逢五逢十的大庆活动,都由曹寿生、赵霭劼老师夫妇盛情邀请住在他们家,在参与五十年代各届的庆祝活动中,无论欢聚、畅谈,流露出来的浓浓师生情,远比兄弟家人更加亲热。2009年9月,在京的光明校友为吴老师做了80大寿,吴老师最后一次与大家聚会是在2010年9月中秋期间。由于曹寿生老师离开了我们,校友贾正坤、胡宝珍夫妇自告奋勇,多次真诚邀请,吴老师夫妇终于高兴地接受了,就住在他们家里。他们让出卧室,自己睡地铺,热情接待,周到服务,用车接送。在这期间,吴老师参观了世博会,探望了因病住院的邱罗载、赵霭劼老师。邱罗载夫妻俩激动得热泪盈眶。参加了54届校友在光明邨的宴请,和五十年代部分师生在德兴馆的聚餐,充满着浓浓师生情、同志爱。吴老师还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用心血写了四篇文章,登在《光明57第三期》上,讴歌了老校长赵书文、老同事曹寿生、学生丁爱宝,闪闪发光的事迹,让后人肃然起敬,和发扬光大。
吴老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关心友爱群众,朋友遍天下。
吴老师现在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人品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永远怀念光明洪常青——党代表吴德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