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我第一次参加光明中学65届高三(2)班校友会,相隔46年了,多数同学们重聚一起,几乎认不出来了,从当年十七、八岁的风华少年,到如今两鬓染霜的老人,变化真大呀。我怀着一颗对母校感恩的心,对老同学们回顾了自己这几十年的人生。
光明中学一直学风优良,同学们都刻苦学习,对未来充满憧憬,我热爱文学写作,我记得那时候语文老师高士模常在作文评讲课上宣读我的作文,我和同学在课余学着写剧本,星期日还拿到高老师家中去聆听他的教诲。课余我参加学校乒乓球队,经常参加校际、班际比赛,有一次和教师队的比赛中我认识了后来教我们数学的黄裔老师,他经常鼓励我。在高三分文理科准备考大学前,在路上遇到黄老师,他悄悄地叫我改考理科,因为当时高考执行“阶级路线”,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如果我考文科大学肯定希望不大,由于我太爱文学了,没有听从他冒了风险叮嘱我的话,但我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场景!
高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上海第五钢厂当工人。第二年6月,参加大三线建设,到了四川江油长城特殊钢厂。那时工厂在山沟里,还没有建好,职工生活十分艰苦,没过多久,十年浩劫开始了,我当时很“识相”,由于父母在上海已受沖击,我没“资格”参加任何造反派,没卷入“打、砸、抢”,甚至血腥的“武斗”当中。在那些动乱的岁月里,我感到迷茫,有时一个宿舍的人都去“造反”了,没人上班生产,食堂也不开饭,我躲在宿舍里和高中同学祝天泽等人写信,互相鼓励,或自学英文“毛主席语录”,打发日子。
终于迎来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时代,1979年,我33岁了,考入了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科技英语班,带薪读书,第二年分配到厂教育科担任厂电大的英语辅导老师,84年我又到成都教育学院英语系完成两年制大专学历教育。在学校里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厂里提干后调入厂总工程师办公室,从事技术情报翻译,和技术人员一起出版了几本诸如“国外不锈钢管生产技术”的专题译文集,至今仍可以从网上搜索出来,对钢铁行业的技术改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于我熟悉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装备,被调到公司技术改造部,担任翻译,从80年代末开始,参加公司十几个引进项目的出国考察,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安装调试,海外培训等活动,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频繁出国,不断刻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连年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共产学员,赢得公司上下一致好评,许多老工人,都把我作为他们的子女走自学成才之路的榜样。在和外国专家长期共同工作中,我被当作他们一个可信赖的中国朋友,至今仍然保持联系,每当他们访华到上海或附近城市时,总找个时间约我相聚叙旧。
2001年,我退休后被公司返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访问德国西门子钢管公司时,该公司的采购经理与我们谈及购买中国不锈钢管的可能性,回国后我向领导汇报了出口钢管前景,得到领导的首肯。从此后,我进入了外贸销售领域,由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称职的外贸经理,熟悉各国标准,外贸单证,报关报检,关税结算,询盘报价等各种业务,我把公司的钢管卖到美国,巴西,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提高了公司乃至个人的知名度。几年后,我回到上海,应聘于江苏巨星实业公司,担任上海外贸部的外贸经理一职,一直工作到如今,发挥余热。
我要感谢光明中学的高中三年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使我终生受用;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諄諄教诲,使我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仍自强不息;我要感谢同学们对我的誠挚友谊,使我感到动乱年代里仍充满人间温暖。
我的一生要感恩母校光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