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给光明带来无限光芒的璀璨亮星殒落了——解放后第一个被派往母校的共产党员,光明中学第一任支部书记吴德琛老师经历长时期的超负荷的日夜劳累后又蒙冤发配边陲九死一生受尽折磨终患绝症过早与世长辞了,但他发出的无限光和热将千秋万代永远照耀光明师生继承遗志,从光明走向更加光明的境界。
1950年“二六”轰炸后不久,上海交大地下党员吴德琛老师被派到嵩山区最大的教会学校担任政治教师,一直到1954年9月调北京,一共四年半。当时我在母校高二上就读,到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也是54年9月调至他校,有幸与吴老师共处四年半时间,接受了恩师的谆谆教诲和亮星的光辉照耀,明确了人生奋斗目标,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
当时学校叫中法中学,1886年由法工部局创办,天主教会管理,培养了不少为法国人服务的人员,参加地下党、学生运动也大有人在。此时,学校仍控制在中国修士校长马云祥手中,下有一大批中外修士,盘踞三楼。他们对新政权表面应付,实际格格不入,思想到教学一切照归。
面对这一切,吴老师从爱国主义着手,发动师生开展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给师生以极大的震动、教育和提高。
一、团结争取广大教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收回教育主权,齐心搞好学校。
老中法老教师多,业务很强,深受同学欢迎。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是搞好学校的关键力量。他们对新政权一方面拥护,但与旧社会、教会有很多联系,有的还有历史问题,有很多顾虑。吴老师出于公心信念坚定干劲十足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待之以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实意地发动老师们投入运动,锻炼自己,一有进步立即表扬,批评时留点面子。结果效果不错,一年下来,周围有一大批积极分子,和很多很多老师建立起深厚友谊。1952年暑假,全市中学教师集中思想改造,绝大部分老师感于党的真诚,交代清楚历史,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有了很大进步。学校的新生斗争后,在赵方文校长带领下,学校有了长足进步,1953.6.9学校被改为公立。吴老师一口气可以列出上百个爱国敬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里面做了多少细致的工作啊!一些天主教徒也和他相处得很开心。宋之焘老师临终对他儿子嘱咐:“吴是好人,不会整人,你要住记在心。”几十年过去了,吴老师和宋老师的儿子仍是很要好的朋友。吴老师每次南下,总要亲切探望为光明发展尽心尽力的老教师,或拜访,或聚会,不下十余次。好多同学在回忆光明那段经历时,对学校老师评价很高:“老师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受用一生。”光明还为市区输送了不少业务骨干。这也与吴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分不开的。
二、让学生在风浪里成长。
学生工作是吴老师的工作重点。国家搞大运动,学校一步一步配合,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到12点还完成不了。吴老师从学生会、青年团、少先队抓起,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运动,从中自我教育。
我曾任首届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由首届团支书徐人德担任。吴老师来时正遇马云祥取消部份同学减免费,阻挠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吴老师指导青年团解决了减免费问题,争取积极分子入团,扩大了团的队伍。青年团在区团委和吴老师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周考”“反分裂”“护校”“办校史展”等新生斗争活动,学生会积极配合。51.4.9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过程中,多次留我继任学生会主席工作。后来任国民、倪国年等优秀学生,也把学生会搞得红红火火。
吴老师十分重视青年团工作,他曾说:“对于当时团所起的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会过分。”他更是这么做的。他一来就发挥团支部作用,亲任支书,他的身边团结了一批年轻老师(包括团员和团友)经常在校外开会研究学校工作。他重视团的建设,壮大团的队伍。他坚持升国旗仪式,加了读报课,形成了以入团为荣的进步热潮:52年时,发展壮大;53年扩成总支,有300-400团员,吴任总支书记,以后发展为团委,由柴嫣君接任团委书记。培养了一大批总支和团委干部。每班级都成立了团支部。不少团支书和班长独当一面,很有能力,很有威望,而且终生受益。初中成立了分总支,由曹寿生当书记。输送了两批同学参干,几十人参加市政建设。不少人留苏,入哈军工,4-7月是大忙季节,送出去的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光明史上写上浓浓的一笔。
三、从事党建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吴老师刚来时,与崇实、五爱共处一个联合支部。支书一直是五爱的单志玑,吴任支委。构成庞杂,主要是交流情况和思想,各校的具体事务由党员回去自己掌握。51年底区委举办党课讲座,我与邱罗载等学生干部也参加了。1953年市教育局举办了星期日政治学习班,王元年、赵霭劼 、曹寿生等辅导组老师都参加了。到54年钱震调到光明,加上吴老师、邱罗载、柴嫣君四个党员,以后又增加了张秀玲,光明就单独成立了支部。吴老师担任了第一任支书。
四、对特殊困难同学,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这是吴老师一贯的好作风、好品德,而我首受其惠。50年初我被取消减免费,是吴老师发动团支部为我争取 到继续读书的机会。当我不知如何努力时,也是吴老师通过团支部启发我入了团,再次从事学生会工作。我与吴老师只差两岁,他写的一种美术字,我与一批团员都以学他的字体为荣。工作晚了,我便在他宿舍里搭上铺睡一个晚上。工作来不及回去吃饭时,便由他会钞去小饭店吃个豆腐血汤、白米饭。当他知道我父失业在家,又为我免除“后顾之忧”于51年介绍我父入母校为公务员直至74年退休。我留校工作后,在吴老师提议下,辅导组老师拿出工资的3%作为基金,帮助最困难的同学。有两个同学长期住校,生活费便由基金支出。120周年校庆,受赵老师帮助的一个女同学,特地来表衷心感谢,而且长期关心赵老师。吴老师为我班考进北京某大学的同学买火车票的佳话也传留至今。吴老师的好作风带动了同学间互相关心帮助的好做法蔚然成风。
光明能有今天,与吴老师60年前艰苦奋斗打下深厚坚实基础密切有关。吴老师与光明师生感情的深厚决非三言两语、几篇文章所能讲清楚的,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我笼而统之地概括写上几句,也无法表达吴老师功煦之万一。吴老师是个平常普通的人,是个自始至终和蔼可亲的大小孩,没有架子与大家没有丝毫距离,就像一家人中的大哥哥,可以随便叫叫绰号开开玩笑。他又像个革命队伍中的老同志,对新同志是那么贴心关怀,大家深受着他的恩泽雨露和细心照料。我们更象一位领导人和广大群众的鱼水关系,他可以为比他只小几岁的学生,也可以为比他大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同事指明前进的方向,叫他们怎样做人,一身受用,被称为光明师生的“党代表”“洪长青”,又是个关心备至,体贴入微的亲人。良师益友决表达不了我们的关系,而是恩师挚友,“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做人要做他这样的人,与他相处四年半,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可以为他鞠躬尽瘁,听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光明师生就是听他的话一辈子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的。他用血泪写就的《梦断北大荒》读后更使我感到他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磨难蹇运的楷模。他比亲人更亲,比同志更密,值得信任和尊重,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敬业真诚友善助人的大好人,一颗光芒四射的璀璨亮星。去年9月最后一次来沪,80个师生与之聚会欢叙,当大家为吴老师更加健康精神而高兴而尽兴欢别时,却未想到竟是“诀别”。我始终感觉到吴老师没有走,他一直在我们中间。是的,璀璨亮星,千秋万代永放光辉,吴德琛老师高尚品德精神所发出的光辉永远照亮光明师生前进的道路,吴德琛老师永远活在光明师生的心中,永远鼓舞光明师生再创更加辉煌的锦绣前景。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