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驱学院的学习交流中了解到新加坡的教学方式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我和曹韫老师先后与中国通识、历史、地理学科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这些学科都属选修课。在先驱学院必修课只有三门:母语,英文理解与写作和专题作业。其他的课程都是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只要学生选了都是要参加高考的,每个学生选4门,加上三门必修课。在初级学院两年内共考七门课程,母语和专题作业在一年级(相当于我们高二)时段考试。选修课上课形式分两种,讲堂课和辅导课。讲堂课就是大班授课,选修该科的所有学生一起在大阶梯教室上课,教师以讲授为主。辅导课分几个小班上,每班20个左右学生,教师上课的形式主要是与学生讨论交流。每门选修课中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课题,完成2500字左右的课题报告。课题是由学生自己选题和研究,教师在辅导课上进行辅导。因此,先驱学院的每门选修课很大程度上都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新加坡高考制度所学定的。因为他们的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考试根本不考选择题等客观性命题,考的都是材料题、情景题,要写小论文,是高考制度逼着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学生作品1 |
中国通识课程专用教室 |
学生作品2 |
在先驱学院我们与学生座谈三次,一次是与母语课的学生座谈,还有两次是与中国通识课程的学生座谈。这些座谈都在辅导课上进行的。两次中国通识的座谈都是学生带着自己研究课题中的问题来的。他们研究的课题有:中国的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新疆民族问题;三峡大坝工程的利与弊;新加坡在商投资情况;中俄关系;中心关系等等。学生们甚至一边提问,一边上网查资料(有些学生带手提电脑上课)与我们讨论。学生们往往争着问我们问题,因为许多问题是他们做课题的难点。后来我才逐步发现我们与其说是座谈,还不如说是在上辅导课。
先驱学院的地理课是很有特色的。地理课是在地理专用教室上,教室是按便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布置的,桌椅围成几个圈,有多媒体设备、矿石陈列,地图等。学院的地理高级教师Mr Osman特意把我们引导到两台计算机前,告诉我们这两台计算机可不简单,它们连接室外的卫星接收器。一台计算机是接收卫星的数字信号(也就是0和1二进制数),另一台是把数字信号解析为图像。不过该套设备只能接受新加坡和周边国家及海域的地面、海面的图像和云图。这套地理遥感地面卫星系统是私人捐献的,全新加坡的初级学院只有先驱学院有,总价在人民币二十万左右,每年的维护费用在三、四千新币。正是这套设备给了先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在地理专用教室里陈列着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成果的展板,其中的一项研究课题是学生们通过卫星拍摄的不同时间的电磁波光谱的影像,再与卫星拍摄的地区照片叠加,找出了自己学校所在的蔡厝港地区最易火灾的地点,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地点是一处绿地,盛夏时这里枯木枯叶甚多,而且这里的温度确实要高于周边地区。学生们把这里定为最易发生火灾的地点,并精确地标出这个地点附近哪些居民楼可能会是火灾的受害者。这项课题图文并茂,并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据Mr Osman老师说,这项课题公布后曾使该区域的房价下降。该课题获得2009年和2010年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举办的,由新加坡各个大学和初级学院学生参加的空间挑战赛全场总冠军。先驱学院地理老师梁慧敏将在今年五月份到光明中学交流,将为我们带来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宝贵经验。
接受卫星信号用的计算机 |
解析成图像的计算机 |
教师上课讲义 |
教学楼上的卫星 |
学生获奖课题1 |
学生获奖课题2 |
从先驱学院的考察中我们感到我们的教育在理念上很先进,但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停滞不前。从新加坡和先驱学院的经验来看,如果我们不能从高考这个指挥棒入手进一步改革创新,要使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乃至研究型课程取得大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倾向,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明山 曹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