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杭州我到过的次数也不算少了,但每一次都有一两点让我心里感觉很舒服的地方,这次倒也不出意外。
在城市繁华街道的背后,在高楼刺空的缝隙,你仍能感受到人文化自然的魅力,这就是杭州与其它城市相比胜人一筹之处。
行路漫步之时,我一直感觉自己今天可能会有一两笔美妙文字的收获。果然,两拨人马在湖边汇聚之时,望着湖山相依偎的景致,我突然被某种感觉弄得呆住了,不久即拼成一绝。推敲了一小会平仄与韵律,遂存在手机里。曰:
半红半紫半青峰,
半片彤云挂半空。
碎玉半湖月半明,
清音半驻半随风。
当晚十一时,张奚斌欲弄点小餐,遂伴其漫行于街市。偶过浙江师大,遂与小张扮嫩(小张本来就嫩,我倒是皮老了些)遛入,闲闲地荡了一小会儿,漫无边际地侃几句,到无兴致再兜时,便寻了一家生煎店。小张点了一客生煎,照例点了罐自己喜欢的饮料,笃悠悠地嚼着喝着。我则抓过小张于路边报摊买的《三联生活周刊》,对于黎明版梅兰芳亦或是梅兰芳版黎明翻了小半天。
若是在上海,即便什么事也没有,我大概也没有这等闲心的,终日带夜地瞎忙着。能享有这样无碍的闲心时刻,我觉得心里很惬意。
小张吃得挺自在,我也看得很自在。是的,很自在。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能说的话,其实很简单:棒极了!当然对
然后我想到我自己,其它的方面还可“装扮”一些出来,但那份从容劲儿则似乎远不是我这个年龄能够自然而然流露的。我感觉得到自己的火候还远远不够,我想,我还得把自己的某些骨头啊、肉啊什么的一并都摁在宜兴产的小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炖着,炖着,偶尔揭开锅盖翻一下,或者用朴质的木筷子搅一搅,炖出点语文的浓汁儿来:既不油腻,又清香可口……
老实说,上面的文字绝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面容严肃的总结,它们就是一种“体会”,一种很私人化的很真诚的而且也算是很丰富的“体验和领会”。至于评价的事,当然就拜托领导们了:给个及格就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