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纪念活动还特意邀请了原光明中学校长周华仪、原光明中学工会主席谢芳凌、毕磊的妹妹毕虹等嘉宾。
大家一步入会场,整个会场凝重肃穆,大家都把目光停留在大屏幕上播放毕磊的生前照片以及学校的祭扫活动照片,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停留在20年前毕磊光荣牺牲的那一场景。
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钱文忠,交大药物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傅磊教授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光明中学退休语文高级教师李新来到台前主持时,大家还在纳闷之时,一同主持的姚静渝老师道出原委,原来,20年前李新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在毕磊烈士颁证大会上发言,又是这次教育活动素材主题要提供者。
这次纪念大会的主题是“追忆 感怀 携手 展望”主要是继承烈士爱校精神,携手奋进,共同展望未来光明的崭新局面。整场主题教育活动分两个篇章。
第一篇章通过李晓龙、李丹、刘江锋、曹晖情景剧表演,再现了毕磊进光明的那一幕,毕磊在家就做出这样谦让仁爱的举止,令人感动。随后,谢芳凌、邬雪洁、许一红为大家深情讲述毕磊关心同事的几则小故事。正如三位老师讲述,毕磊在光明十多年来,他为教师做的好事,数不胜数,但他从不挂在口头。这些小故事有些是大家熟知的,更多的是大家第一次听说。原来他默默无闻做了那么多好事,但他从来没有宣扬过。只要老师们需要帮助,他总是二话不说尽力帮助,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拒绝和推托”,因为他想到的总是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他就是这样一个好得让人心疼的人!
接下来李晓龙、朱徐栋、陈稼元、王一奇等老师为大家展现当年光明中学大修时,发生在工地上的情景剧。这个情景剧告诉大家毕磊对善良的人充满了爱,但是他对社会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从不姑息,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令大家最为难过的一刻,就是当周校长为大家讲述毕磊壮烈牺牲的那一刻,凶犯穷凶极恶地用铁棍将毕磊打得遍体鳞伤,血溅四地,追逼其交出银箱钥匙,妄图盗窃钱款。毕磊威武不屈,赤手空拳与凶犯展开殊死搏斗。凶犯意识到自己末日将近,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于他,欲置其于死地。毕磊身负重伤,仍紧紧抱住凶犯不放,宁死不松手。凶犯脱身不得,惨无人道地把毕磊打死。毕磊为了保卫国家财产,壮烈牺牲,年仅34岁。就这样,毕磊的汗水一点一滴,点点滴滴都洒在光明校园,毕磊的精力一点一滴,点点滴滴都献给光明校园,毕磊的鲜血一点一滴,点点滴滴都流在光明校园。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纪念活动,时光不断穿越记述20多年前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缅怀烈士精神,弘扬爱校精神,更需要坚持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未来光明的发展需要我们一起奋斗。
纪念活动的第二篇章是我为光明发展献一计。我校数学组的向宪贵老师创办了数理工作室,一心培养年轻的数理教师,数学组的向老师给光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献一计。他从加大政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制订教师分层培养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强与校外的合作与交流,增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三个方面谈了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的国学班力推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深入,语文组李敬东老师给文科教学的发展献一计。他憧憬着未来十年: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不用参加上海市统一高考,只用参加相应的学业水平考;学生在高二或高三到国外求学后,可能会暂时空闲部分教师;学校可以给予这些教师近半年的带薪休假、或专业进修的时间;学校可与国际学校开展长期合作,援派教师赴友好学校,从事汉文化相关基础学科教学(与目前在我校工作的两位法籍教师类似);这样,即可扩大在职教师的国际视野,更能有效地将华夏民族的儒、道文化传遍世界。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世界法语日向全世界宣传了我们学校的法语教学。今后光明中学的外语教学怎样以法语为特色,继续走向国际化?外语组教研组长施翎老师说给每个光明学生都有学习学习两门外语:英语和法语的机会,法语最后的毕业标准是:DELF A1或者A2,真正发挥出光明双语特色。
光明的体艺科组在近几年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李文耀老师为光明发展献一计。他说:光明可以通过“时空腾挪”在“小场地上做大文章”。在拓展室内活动空间上“上天、入地”,针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新建和改造了与之相匹配的场地设施,“上天”我们把新大楼15、16楼由会议室和教室改造为现代化的健身房和体能教室,还利用教室拓建了空手道和跆拳道专用道馆,“入地”在地下室新建了拥有12张乒乓球台和2个自动发球机的乒乓球馆,为满足专项化教学需要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人才,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涯教育,高一年级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高二年级实践职业探索,高三年级树立职业目标,年级组长曹国光老师给大家谈谈学校生涯教育的前景。她说从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课堂教学与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三个方面谈了生涯教育发展。
最后穆校长纵览全局,为我们规划光明中学未来十年的发展宏图。他寄希望全体教工以毕磊爱校精神为榜样,立足上海、胸怀祖国、面向未来,共同奋斗,向“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新型历史名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