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博志愿者生涯
发布日期:2011-01-10   来源:   作者:

我是那种骨子里极其不安分的人,做志愿者就是其中的表象之一。其实做志愿者有个极大的好处,可以令我在一个地方呆上不长的时间,等厌倦了再回到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两年前报名到云南边陲支教,不仅让我得到几份难得的友情,还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受这种利益诱导,今年二月我主动报名争做上海世博志愿者。

在经历了培训、考试、再培训、再考试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世博志愿者,是那种在网上被称为“小蓝莓”的园区外的服务人员,被我自己戏称为“老烂莓”。任期十四天,服务地点是外滩边的陈毅广场志愿者岗亭。因为今年教高三,单位为此专门请两位同事帮我代课。简短的志愿者生涯让我收获和感慨良多……

初次上岗,刚打开岗亭的拉闸门,一对操河南口音的年轻夫妇就牵着一个欢蹦乱跳的小男孩过来问路。细问之下,才知道两夫妻请假带孩子来上海旅游。小男孩很爱笑,一笑就露出一颗缺失的大门牙,模样可爱极了。。得知他们是为带孩子出来增长见识且并不急于进世博园参观的目的后,我着手帮他们设计出合理的旅游日程及线路:

第一天,乘地铁二号线游浦东。可参观海洋馆,以稀奇古怪的深海动物吸引孩子的兴趣;再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或国际金融中心观光台,以观览上海的全貌;然后乘地铁至上海科技馆,以增强孩子对高科技知识的了解,顺道游览世纪公园增进孩子对自然的亲近。第二天,游上海大学城。考虑到在国内卓有名气的复旦、交大两所大学比较偏远,我建议年轻夫妇带孩子到位于黄陂路的两医大参观。第三天,一门心思游世博园。考虑到部分景点凭世博门票可以打折,我建议年轻夫妇事先买好门票。

看得出那对年轻夫妇很感动,一个劲道谢,还非抄下我的服务号码牌,说是想通过网络表扬我。

922是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应尽可能的与家人团聚,祈求人月双圆。可惜这天天气突变,5级北风外加阴雨绵绵。我坐在外滩志愿者岗亭,感觉冷飕飕的。然而外滩街道的游客依旧摩肩接踵,仔细听大多操外地口音。在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出来游玩,至少可以令人想见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游客多,来问问题的也相应增多。在以往几类问题的基础上,增加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哪儿有卖衣服的?”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得先问明对方想买什么类型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对他们进行有选择地指导:淮海路的世界顶级品牌,南京路及新世界的中档消费,七浦路的大众价位,然后一一给他们介绍交通线路。这天晚上如天气预报说的一样,月亮始终躲在云层后不露脸。然而霓虹闪烁的外滩夜景别有一番美丽:各色灯光透过交织的烟雨,散射出迷离的夜色。

926,天气阴冷异常,天空飘着丝丝冷雨。到外滩游玩的旅客还是很多,来自愿者站点咨询的也很多。我耐心地一一给予最细致的解答。慢慢地我发现:同为志愿者的我的同事季英华在回答游客的咨询时总会伴随阵阵咳嗽,还需不时地喝一口热水。细问之下,才知道她患感冒,且因为就餐不及时胃病犯了。一整天,她给游客的回答都伴随着令人揪心的咳嗽声,她的午餐是一块自带的面包,分五次才慢慢吃完。晚上六点半因为还要担任马路执勤的任务,我乘隙回学校办公室休憩,和同事聊起志愿者工作的辛苦,同事的一句话令我感动不已。同事说:“我到世博园游玩时,有问题就向志愿者咨询。所有的志愿者都及其热心,给我很多善意的帮助。”

在网上看到有志愿者抱怨站点太寂寞,我感觉惊讶:在外滩陈毅广场,前来询问的游客令我们没有休整的片刻。岗亭处于外滩最繁华的地段,有万国建筑群的别致,有陆家嘴的现代和气派;有十里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有古老而焕发新貌的外白渡桥;观光游轮游弋在碧波荡漾的黄浦江上,五光十色的霓虹闪烁在浦江两岸……难怪所有到这儿的游客都会感叹一句:真美!美则美矣,但所有来上海旅游的几乎都会来这儿观赏,赏完后的问题就是“接下来怎么办”。我接待的大部分游客问到最多的就是:游完了外滩,附近哪儿最好玩。我不得不不厌其烦地介绍:城隍庙的小吃、豫园的古朴、人民广场的热闹、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新奇、七浦路的商铺……这样一天下来,嗓音都嘶哑了。927日晚,有位其他站点服务的志愿者带朋友游外滩,在我们岗亭停留片刻后感叹:“你们是上海最繁忙的志愿者站点!”

身为志愿者,很忙很累,纯粹的指路、咨询工作也很琐碎。所以,当热情周到的服务换来游客的称赞时,心头涌起的满足感是无法言传的。一个欢蹦乱跳的小男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路过我们岗亭。小男孩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我们叫:“快看,志愿者!是志愿者!”看到我们脸上善意的笑容,小男孩突然脸红了,拽着他爸爸的手撒娇:“我也要做志愿者。”年轻的爸爸无可奈何地朝我笑笑。领会了他的意思,我耐心地做小男孩的工作:小朋友,你要先认真学习,等长大了就可以做一名志愿者了!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向岗亭,说要去逛城隍庙。我再三解释具体线路,老人还是一头雾水。没办法,看看暂时没有外国游客咨询,我让岗亭里的大学生志愿者扶着老人穿过马路,直登上到达城隍庙的33路公交。我远远地看见:公交车已经驶出很远,老人还在朝我们挥手……

几位中年人挤在我们岗亭前,掏出一张名片,指着名片上的目的地向我们咨询金桥镇政府怎么走。得到答案后又不急于离开,乘隙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们聊天,得知我们都是无偿服务、我们当中的张阿姨已近七十的时候,一个劲夸赞:“志愿者都是好人!”

当最初的新奇与激动渐渐平息,支撑起工作激情的只有信念。每天接待近千人次,回答上千次的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类:某某路怎么走,外滩附近有何好玩的地方,如何到世博园最方便。一位男性中年游客听完我的介绍后,居然从钱包里掏出一枚面值为20分的马来西亚钢,扔到我的台上,一边说留给我作纪念一边转身挥手就走。等我赶出站台,那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位棕色皮肤的外国游客,听完我中英夹杂的线路介绍,非要跑进站台亭和我留影,分手时还竖起大拇指不停用生硬的中国话重复:中国人,了不起!不知道他是为中国强大而感叹,还是为我的服务而感谢。无论哪一种,都令人觉得无比开心。

人是复杂的动物。担任志愿者十四天,期间因为忙和累有过抱怨。然而即将从志愿者生涯离岗的时候,心里涌起的感觉却又极其复杂,那是一份不舍与留恋、一份期待与祝福、一份牵挂和萦怀。十四天里,我收获了友谊:德高望重的街道退休张阿姨,老早就给我准备好了礼物——一份是她亲手编织的海宝。接到手上的时候,那份惊喜自不待言,马上就又被深深的眷恋替代;老人的热心和善良,给我留下一份永久的珍藏。我留下老人的手机号码,便于日后联系。十四天我见证了变化:那个大学生志愿者小范,从最初的腼腆到后来的自信,从不善言辞到能用英语与老外侃侃而谈,从最初的碰到游客咨询就低下头,到现在的身板挺得毕直笑容充溢脸上。十四天,我活出了一份充实:接待游客信息查询3000多人次,语言翻译服务200多人次,文明宣传服务1000多人次……这些数据,是我用皮肤晒黑、身体不适、嗓音嘶哑换来的。当疲倦的游客真心送给我一句“谢谢”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更宝贵?当与队伍走失而焦急万分的游客,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亲人的时候,我比他们更欣慰……

有了这些,我还有什么遗憾?志愿者生涯将融入到我的血液成为我的珍藏,带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更善意的微笑更真心的付出,给他人送去一份贴心的关爱。是的,我离岗了,但离岗并不代表与志愿者生涯说告别。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