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晓炯校长在2021年全市沪港澳姊妹学校交流现场会作专题发言
发布日期:2021-04-19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孙瑛

以下新闻来源:上海市教委新闻办(上海教育)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沪港、沪澳姊妹学校交流?如何深化姊妹学校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创新做法,优化效果……4月16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由杨浦区教育局承办的2021年沪港澳姊妹学校交流现场会在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举行,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舒刚波、杨浦区副区长王浩到会致辞,来自全市各区教育局负责同志、上海姊妹学校校长代表等出席。会议由市教委港澳台办主任吴英俊主持。

深化合作,融合发展,携手共进

在活动现场,上海市杨浦区开鲁一小与香港大埔崇德黄建常纪念学校以“拥抱科创探索梦”为主题,同步开展在线科创交流活动,以无人机表演形式精彩演绎了《我和我的祖国》;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与澳门劳校中学的两个学生社团则以“城市 建筑 足迹”为主题,同频阅读沪澳两个城市历史建筑,探寻城市文化脉络。

为促进沪港澳姊妹校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出成果,会议邀请部分港澳姊妹校代表作线上交流发言,以倾听港澳师生心声,加深对港澳学校需求的了解;闵行区教育局、杨浦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从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交流机构等角度,介绍了各区推动属地学校开展沪港澳姊妹校工作的经验;光明中学、姚连生中学、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交流分享了不同学段姊妹学校交流工作的不同特点和心得;上海市港澳青少年实习基地——东方绿舟、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做姊妹学校建设资源分享,助力姊妹学校工作内涵发展,体现了全市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姊妹学校工作机制合力;会议还邀请姊妹学校项目市级专家组成员作专题报告,通过专业化视角,提升姊妹学校科学化水平。

此次沪港澳姊妹学校交流现场会是自姊妹学校平台项目开展以来首次召开,旨在总结凝练前期工作基础,加强经验交流互鉴,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交流工作的新变化,推进三地基础教育,携手共同谱写好教育交流新篇章。

近年来,上海市坚持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学生素养提升为目标,以交流活动为载体,推动各类沪港澳中小学校丰富交流形式,努力拓展交流渠道,不断开创姊妹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上海市中小学与港澳学校结对工作持续推进,参与的区由中心城区不断向外围城区延伸,结对校数量发展至105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创新开展在线形式的各种师生交流,覆盖层面、交流次数未受显著影响,确保姊妹学校建设工作不停止、不断线。

通过多年深耕细耘,沪港澳姊妹学校项目呈现“六有”特点:

注重创新交流形式,项目有活力、有创意

项目平台下,各区各校利用夏令营、学科竞赛、教育论坛等多种创新形式开展沪港澳师生互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和新科技手段,深入开展沪港澳沟通交流新模式和新实践。徐汇区、闵行区积极开展中小学数学交流活动和沪港远程教研交流;黄浦区、嘉定区分别聚焦“同根同心”、“沪港同心”项目,组织香港特别行政区近500名中学生走进上海校园,与上海学生互动交流,近距离感受祖国发展情况;杨浦区聚焦“智创未来”项目,以青少年科创夏令营为活动载体,进一步增进沪港学生交流情况。各区各校按照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开展姊妹学校建设,贴近学生,贴近教师,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性。

注重深化交流内涵,项目有品质、有辐射

项目平台下,各区各校交流呈现出面上拓展、点上突破的良好态势,纷纷结合办学特色,与港澳学校开展深度交流,不断在交流主题上进行丰富和深化,进一步扩大了受益面和影响力。上海姚连生中学与香港保良局姚连生中学同为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慈善家姚连生先生捐资,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2004年以来,两校签约定期交流互访,先后互派学生283人次,教师56人次;两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45节次,并先后设立多项课题,共同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携手开发沪港交流校本课程教材,促进两地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运用。两校已成功举办九届“沪港姚中杯中英文作文竞赛”,编订系列作文集,进行了写作研讨交流,并覆盖至长宁区天山教育集团。上海在推进港澳姊妹学校项目时,打破交流单一模式,结合区域定位和学校特色,联动学校、社区、家庭,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设计沪港澳教育交流内容,有力提升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项目平台下,各区各校交流呈现出面上拓展、点上突破的良好态势,纷纷结合办学特色,与港澳学校开展深度交流,不断在交流主题上进行丰富和深化,进一步扩大了受益面和影响力。上海姚连生中学与香港保良局姚连生中学同为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慈善家姚连生先生捐资,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2004年以来,两校签约定期交流互访,先后互派学生283人次,教师56人次;两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45节次,并先后设立多项课题,共同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携手开发沪港交流校本课程教材,促进两地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运用。两校已成功举办九届“沪港姚中杯中英文作文竞赛”,编订系列作文集,进行了写作研讨交流,并覆盖至长宁区天山教育集团。上海在推进港澳姊妹学校项目时,打破交流单一模式,结合区域定位和学校特色,联动学校、社区、家庭,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设计沪港澳教育交流内容,有力提升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注重提升交流质量,项目有设计、有特色

一是优化布局,完善本市与香港、澳门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同机制,建立沪港澳教育领域常态化交流机制,为姊妹学校缔结提供便利,完善交流服务平台,推进实现区级层面全覆盖,确保各区学校与港澳学校结对数量和布局优化。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精品项目培育,综合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城市资源,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品项目。

三是体现专业,针对不同人群(校长、教师、学生)设计不同的交流项目和内容,加强上海基础教育突出成果的辐射,例如二期课改的理念变革、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提升、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运用等。指导姊妹学校的交流实践,提升活动体验,提高对港澳学校师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是磨亮底色,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多维度入手,在活动交往中强化育德意识,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

五是把握新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教委积极指导各区姊妹学校提升线上交流能力建设,利用各种线上活动平台加强与港澳姊妹学校就停课不停学、健康防疫、在线课程建设等主题开展“云”交流,进行线上互动,实现“停课不停联”、“停访不停联”。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