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双修 不负使命
发布日期:2014-09-22   来源:   作者: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这为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总书记提出的做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四有”要求,我高度认同,深以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修身法则、行为指南。我曾做过中小学校长,后来又担任了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在我的校长生涯中曾与许许多多好老师共事,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到,好老师确实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却共同具有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方面要求。

在理想信念方面,他们都有为国育才的价值追寻。我认为,献身人民教育必须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我所接触的众多好老师在这方面做出了高尚示范,他们大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不少好老师在自己科研顶峰期毅然全身心回到三尺讲坛,他们告诉我,一个人在科研上的成果固然能造福人类,但能把一代代年轻人培养好则能出更多的成就奉献社会,价值更大。

  在道德情操方面,他们具有修己安人的人文素养。我认为,我们所有教师都要立志做“人师”,不要满足于做“经师”。好的老师应该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不可能的。惟有老师人格高尚,才可能让学生心灵纯洁。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时刻把“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作为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只有如此,你才会努力以优良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公平态度对待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在扎实学识方面,我认为,教师要为学生“授业”、“解惑”,就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做教学工作的坚实基础。对此,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解”学生人生之“惑”,要比教师“授业”更重要,给每个学生以人文关怀,解学生人生之“惑”,与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次,也要掌握精深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有着深刻准确的理解,对所教知识具有全面系统的把握,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正确的知识。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在仁爱之心方面,人们常说“教育植根于爱”,当好一名教师,就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可以说,教师只有有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根本上说,不管何种激励机制,都不如、也不能替代教师内在的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有没有职业理想和兴趣事实上是至关紧要的,有了这份理想和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我们每位教师就会始终带有激情和快乐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在甘于平凡中享受高尚,在甘于寂寞中体验丰富,就会像孔子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作者  张民选:为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