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发布日期:2009-02-23   来源:   作者:

“我看改革开放

30年”推荐文章

从车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30

    来源: 网络

推荐人: 杜娟

1978年,我刚刚12周岁,就开始步入初中的课堂,就读的是安徽省望江县杨湾初级中学,离家有八里多远的土路。虽说父母是吃“国家粮”的,比农村同学家境稍好些,却也只能每日起早摸黑步行。赶上雨雪天气,行走于泥泞的路上,同样也会学着农村同学,将鞋脱下拿在手里,光着脚一步一滑地行路。

    那时,偏僻的乡下公路不通,汽车难得一见,就连自行车也只有区区几辆,还都是公家的。当警察的父亲那辆“永久牌”载重自行车,也是在县局磨破了嘴皮,跑细了腿,托人等了半年才在供销社特供了一辆,宝贝似的从不让别人碰。偶尔也能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坐一回,就如同过节般幸福了。清楚地记得,当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出门能骑上自行车。

    自行车

    步行上学走了两年,直到升初三时,父亲不知从哪找来一堆旧自行车零件,七拼八凑成一辆自行车,这便是我的第一辆“坐骑”。别看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却是全校学生中最早的一辆,每天可以登堂入室,停在教室前面的讲台旁,引来同学们羡慕乃至嫉妒的目光。

    这辆DIY的自行车,修修补补中一直伴我读完了高中,练就了我修理自行车的技术。现在较强的动手能力,完全可以归功于这辆自行车。

    87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分配到望江供电局,安排在基层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工人。变电所离家有十几公里,骑的还是当年的DIY

    88年开始了人生的初恋。不久,父亲就为我购置了一辆280多元时髦的金狮牌轻便自行车。这是我的第一辆新车,岂有不显摆之理?女友见了也非常喜欢,嚷着要骑骑,可是还没等她跨上去,就已经摔倒在地,人没什么事,崭新的车子却摔瘪了一小块,自己心疼不已,嘴上却连声说没关系,就算是给新车做个记号吧。这辆车陪伴着我俩度过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后来女友成为妻子,仍然喜欢坐在后座上逛街。直到现在,妻还时常提起当年新车摔倒做记号的趣事呢。

    摩托车

    进入90年代,摩托车渐渐现身于大街小巷。每天从身边呼啸而过的骑手,更是将自己的口味吊得十足。偶尔开开父亲单位配发的嘉陵50,却总觉不过瘾。省吃俭用1年多,花2500元将一辆二手的幸福250变成为了自己的座驾。当轰鸣的马达响彻供电大院,大红的车身鹤立鸡群于自行车棚时,引来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渐渐的,公司的自行车棚被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占领,自己的“老幸福”也毛病不断,日渐落伍,更换摩托车也摆上了家庭的议事日程。

    1998年五一劳动节,与妻一起前往安庆,逛遍了几家大型的摩托车卖场后,目光锁定在一辆白色的春兰125双缸带后备箱的摩托车身上。一看价格,妻吓了一跳:13千元,超过预算将近一倍,坚决不同意。在连哄带骗无效的情况下,第一次行使户主的权力,果断拍板买下。

    为此,妻赌了一个星期的气,我洗了一个月的碗,共同还了一年的债,换来的是常年受“罚”、心甘情愿地“驮”着妻逛街、买菜、回娘家,以及节假日垂钓、郊游的身影。

    小汽车

转眼已是二十一世纪,早过而立之年的我,夫妻勤勉工作,家庭生活也日益改善,电脑升过四级,电视换了两台,自购装修的商品房也住过了三年,不嗜烟酒不玩牌的小二口,便开始筹划改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另一大部件:私家车。

    2007年春节前,在哄得妻每天喜笑颜开之后,学习驾驶的要求便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恩准”。数月驾校的学习,车瘾越来越强,买车的话题自然频频出现在家庭的饭桌之上。当我拿起“炙手可热”的驾驶照时,妻终于松口了:买吧!买辆便宜的,可别买二手车,省得天天修车一身油味。

    200766,揣着多年的汽车梦,前往安庆汽车城,花4万多元将一辆崭新的银色夏利领回了家。

    自从有了私家车,小心翼翼,呵护有加,身边的私家车友也越来越多。一年多来,2万公里的行程,载着幸福的妻儿城乡远走,载着年迈的父母回乡探亲,载着儿时的梦想自由驰骋在辽阔的大地上。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