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科技赋能教育发展·未来学校生态探索”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3-30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王一奇

2021年3月26日周五下午1320由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以及ClassIn翼鸥教育主办,主题为“科技赋能教育发展·未来学校生态探索”的大型研讨会在光明中学礼堂隆重举行。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晓哲、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校长乔长虹、苏州阿德科特学校校长张朝霞、ClassIn教育信息化事业部副总裁金明泉、宜川中学课程教学部主任夏志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光明中学教师处副主任赵程斌主持。首先,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向大家的致欢迎词,随后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畅谈了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形态并简单介绍了未来教育发展计划的的五个突破方向。之后隆重登场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晓哲分享了“科技赋能重新设计课堂”的经验,涉及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以及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三个阶段。紧接着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校长乔长虹又以“科技引领·筑梦未来”为主题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目标,办学宗旨、校训以及发展核心,从“柠檬课堂”教学形态探索、“四维评价”体系改革、“虚拟走班”差异化教学以及ClassIn应用支撑四个维度进行了介绍。几位大咖的连续报告,为在场的观众和线上观看直播的参与者带来了一场探讨未来教育的盛宴。











上半场论坛结束后,来宾们稍作休息,就移步老大楼111创新展示课教室。在那里,由光明中学化学老师石敏和生物教师常婧为大家带来了以“初探干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为课题的展示课。整个课堂在111教室与生物实验室两个不同的空间下,通过ClassIn软件的实时互联实现了两个不同学科老师,在不同的教室带领两批不同的同学,围绕“干湿垃圾的处理”这一共同的话题,展开生物和化学相关的研究学习。学生通过平板中的ClassIn软件,不仅可以回答问题,还可以参与其他班的实验。整个课堂中常老师与石老师共同引导学生对干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进行了探究,组与组之间的探究活动实现了即时共享,也是对于双师跨教室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一次很好的探索。这种授课模式是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是未来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没有任何成功的模板可以借鉴,但是石老师和常老师通过展示前的一次次磨合,教研组内群策群力,黄浦区跨学科研究专家居晓波博士的专业指导,以及和垃圾处理站相关社会资源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在正式的上课过程中,为到场的嘉宾展示了一节耳目一新的展示研究课。






展示课过后,来宾们又回到了大礼堂,分别聆听了由ClassIn教育信息化事业部副总裁金明泉和上海市宜川中学课程教学部主任夏志华带来的两场学术报告。金明泉作为ClassIn翼鸥教育的公司代表,从翼鸥教育开发ClassIn产品至今的复杂经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讨论了未来教育在线上线下无边界融合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一款好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所应该具有的产品特质。同时,他还提出了“技术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教育低估了技术的难度”的观点,认为将来只有更加强学校、公司、专家、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让教育信息化未来的道路走得更远更好。宜川中学夏主任则更多的从一所硬件能够得到有效支持的学校,如何在“人文素养、科技创智、艺术审美、生命健康、国际理解”等各个方面融入新科技从而提升效能。通过学校即将建设的“宜+智慧学习社区”来承载未来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化的功能。



论坛的最后,由ClassIn教育信息化事业部副总裁金明泉邀请并主持,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陈家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杨晓哲副教授、上海市市西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张舒郴、北大附中教育集团总校研发总监栾慧竹等专家一起围坐在舞台上,进行了主题为“未来以来,如何推进OMO教学常态化”的圆桌论坛。大家就“教育创新能不能多提”“如何在各条线从业者上都打成共识”“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的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等等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整场大会在意犹未尽的研讨氛围中结束了。

相信这次的大会只是一次开始,在教育信息化探索的道路上,在未来学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都是摸着石子过河的探险者,让科技的优势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出来,所有教育从业者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终将砥砺前行,奔赴光明!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