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高三学生优秀习作选登(一)
发布日期:2019-10-28   来源:上海市光明中学   作者:李敬东

进入十月,高三语文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精心选题的基础上,让全体高三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一次统一命题作文写作。之后,备课组老师认真批改,挑选出部分优秀习作,以飨读者。

崇而后破,活出真我 

高三(2)班 成功     

何为偶像?愚以为,一个真正的偶像为我们带来的不该只是“颜值”或是“流量”之类的物欲、感官追求,他们或气质高雅、或才华出众、或技艺精湛、或人格伟岸、或影响深远……我们崇拜他们,我们心向往之。

我们为什么要崇拜偶像,追逐偶像?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为我们在迷茫中亮起一座灯塔,插下一面旗帜。回想往昔,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之泥潭久久不能自拔。正是因为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看到了一面冉冉升起的旗帜——“马克思主义”,他们振臂疾呼,他们卷起了五四的浪潮,他们唤醒了中国同胞并让他们共同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这一切正是因为偶像的力量,我们追逐偶像,以他们的精神为标杆并为之奋斗。

当然,偶像的力量并非永久的,他们的认知具有主观与时代的局限性。当我们走到了偶像的标杆一旁若是再按着他们的思想行动,我们只会原地打转,最后将自己封锁在迷信的壁垒之中。

所以,当我们进步到一定的阶段,打破这个壁垒,打破偶像,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哪怕是一些所谓的“真理”,也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转化为谬误。当年伽利略走上比萨斜塔抛下铅球,证明了物体自由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也告诉了世人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可是两事相隔竟有两千余年,在此期间,无数哲学家,科学家都没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去对这个理论进行证明,正是因为他们不敢向教会所钦定的“偶像”发出质疑,最后禁锢了自我。

因此,当我们在原地徘徊而无法向前,只有走出偶像的阴影,才能让我们到达新的高度。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偶像给我们带来的真理。要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找出谬误,打破偶像。

打破偶像,既是完成了理念的突破,为后人立下了新的标杆,更是完成了自我的突破,达成了自我的历练。如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得以发现偶像视野之外的真、善、美。我们得到了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品质,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不过,我们一定要分清“打破”偶像和“打倒”偶像的区别,我们对于偶像的考量应该是全面的,自主的,而不是片面的,盲目的。现在有许多人借助网络对偶像进行缺乏理性的批驳甚至是谩骂,将他们贬低得一文不值,其实只是为了引人注目或自我取乐的小丑行径而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纳米医疗,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真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因此,对于偶像,我们要理性崇拜,学习继承,创新突破,进而活出真我,书写时代!

教师点评】

本文标题精炼、立意辨证:以对偶像选择标准的设问引出,从偶像崇拜的积极意义转入到打破偶像的重要价值:一为走出阴影,活出真我,二为开阔视野,寻找真善美,主客观归因,层层递进;而后辨析“打破”与“打倒”的区别,能联系现实,避免盲目极端,立论可谓中肯全面。

显性结构上,段首善用关联词总领逻辑推进,隐形构思时“起承转合”运用纯熟。值得一提的在于段内逻辑,尤其在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打破偶像”时,不急不躁,不堆砌论据,淡定说理:从偶像缺陷、时代变迁之因到突破认识壁垒、走出心理阴影,从活出自我,到追求真理,可谓逻辑清晰、语言直白。

而论据选择方面,选取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古希腊先哲名言、西方中古科学思想萌芽的案例,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突破自我面向人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可谓经典而精炼。

比较遗憾的是,全篇篇幅达到1000余字,作为考场作文在语言上还不够精练。第二分论点的论证,部分段落的措辞有同义反复之嫌,递进感还不强。不然,则一类卷可期此文暂定得分58分,为二类中傅乐和

打破偶像,方得进取

高三(3)班 顾博晓

每个人心中都有偶像。在当今社会,娱乐圈的偶像数不胜数,其他各领域也有值得作为偶像的对象。这样的大环境给人一种感觉:偶像就是用来崇拜的。但我认为,打破它比崇拜它更重要。

偶像之所以能成为偶像,自然是因为其拥有优于常人的闪光点。颜值、个性、演技、学识、成就等方面的出类拔萃都可以成为当一个偶像的资本。但偶像的选择因人而异。实际上,偶像的层次在一定意义上与自己的层次相关。或审美或学识,总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要想获得进取,就要打破自己的偶像。

崇拜,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认可。崇拜偶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当你崇拜一个人时,会试图利用一切已有且可行的方式去了解它。通过对偶像的了解,可以更明确地思考这位偶像有什么优势、优点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将偶像的人生经历与自己对照,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更好筹划下一步应该做的事。这一切的准备工作,并不是为了更狂热的崇拜,而是为了去打破。崇拜不能盲目崇拜,过分夸大。偶像可以有,但是人无完人,不能被偶像蒙蔽双眼,失去方向。当红小生会过气,体育明星会退役,优秀的学者也一样会被新生力量所取代。若想成为那股新生力量,就不能被偶像束缚,而打破它正是前进的第一步。

偶像不仅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成为一个目标。当你在向那个符合你人生轨迹的目标前进时,对于偶像的评判标准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虽然太高的目标、太优秀的偶像可能难以超越,但超越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重点并不在于拼尽全力能否打破它的结果,而在于奋力打破的过程。唯有付诸行动去打破偶像,方得进取。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如果在你和偶像的层次上或在你的价值观中,曾经的那个偶像不再值得成为你的偶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这偶像已经被打破了。自我层次得以提升,新的偶像也会出现。这时我们可以崇拜它,以便进一步了解它的优势,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在树立目标、憧憬偶像的层次之后,就可以“去打破”,甚至去超越这个偶像,得到提升。事在人为,为之则“金石可镂”,不为则“朽木不折”。

转过目光看当今社会,流量小生和靠脸吃饭的明星层出不穷,付出努力的有几个,低级鄙陋的又有几个,不得而知。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挑选合适的偶像,因为只有这样,打破它才会有意义,才会带来进取。

选择、观察、思考,针对偶像树立目标并予以击破。这样,才能走上更高的阶梯,让偶像成为进取之路上的垫脚石。

【教师点评

作者开篇点击“偶像崇拜”这一社会大环境,亮出“打破偶像比崇拜偶像更重要”的观点,开门见山,态度鲜明。作者先给“偶像”下定义,再阐述偶像崇拜的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理性看待“打破偶像”与现下“崇拜偶像”的关系,最后总结文章,结束全文。本文的思路较为清晰,中规中矩。本文亮点在于并未将“打破偶像”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能够看清“打破偶像”的成长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文章的不足在于语言表达能力稍显欠缺,具体论述不甚理想。(戴利)

追星,追成一颗星

高三4班 周子萱

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偶像是现如今活跃在银幕上的明星,还是写出千古名句的文豪,亦或者是改写历史的伟人?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曾经读到过一期心理学刊物,其中有一篇名叫“我们为什么会仰慕别人”文章令人思索。文章向读者阐述了人们之所以会对他人产生喜欢或仰慕的情感,是因为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所想成为的影子,从而达到一种单方面的吸引。窃以为这话说的确在理。

对于银幕上面容姣好或帅气的明星,我们羡慕他们的身材或面孔对于流芳千古的文豪,我们崇拜的是他们口吐锦绣的才华对于铭记在史的伟人,我们敬佩的是他们改写历史的勇气。他们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传递给我们一种名为“偶像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民族。当代许多的文学或电视剧题材都来源于历史名人或历史故事以一种名为“致敬”的方式,向大众传达着伟人的力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就曾在采访中提到过,最早的一版《哪吒》动画片在他还是孩童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英雄梦的种子。是这颗种子的顽强破土生长,造就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排行第二名的佳片。

类似的想象还有:一位作为共青团宣传大使的音乐制作人,在节目中呼吁人们多多关注共青团官方公益活动他的粉丝在榜样的感召下,自发牵头支持诸多公益,获得了共青团官方的肯定。这样的榜样力量,谁能说不是一种正义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力量?

但是,我们要善用这样的力量去实现一些证明自我价值的事情,跟随偶像的步伐走出生活的舒适圈,让他们用吸引我们去仰慕的优点将我们“同化”,一起将自己与生活打造得更好,打破套在我们身上的某些不够阳光、正义、善良的外壳,去接近、甚至超越我们的偶像。我想,这才是偶像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下的我们对于“追星”这个词的理解还是太狭隘了。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词语,任何充满光芒的人我们都可以将他们视作自己的星星。我们迎着他们的光,一直追,一直追,最后追星星的人也将化身成为星星,一同闪烁在浩瀚的天宇

【教师评语】

一直知道周子萱会写文章,直到这篇考场作文,才真正领略了她的文字功底。一篇考场作文,用故弄玄虚法拟题,在行文中以饱含散文味的语言风格,以较为理性的思维层次慢慢展现,这种风格,在考场作文中非常讨巧。倒数第二段的打破舒适圈的相关论述,指出了具体的做法,且充分体现语言的驾驭能力。当然,若能就如何打破的具体做法提出一二,就更具说服力了。故此,此文得分61分,为一类下。(李敬东)

榜样与模板

高三(4)班 周之程

当今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的网红“小姐姐”、“小鲜肉”被人仰慕,并成为大众的偶像。于是,对于“偶像”的态度出现了所谓的争议:偶像到底该打破,还是该崇拜。

我看来,拥有偶像是一件非常美好甚至是极其有必要的事。某种程度上看:一个“优质的偶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方面擅长领域的独特技能、与众不同的成就非凡的人格魅力,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动力支柱。前提条件是:此处的偶像绝不止步于“明星”当红“流量小生”,更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有独特造诣,能够并值得为我们当做精神崇拜对象的个体或事物。也说不定:任何一个你身边的人,可能成为你所仰慕的对象。你大可以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为榜样,因为他们在价值领域的功绩;你也可以马云、马化腾为偶像,因为他们在财富上的非凡成就。

然而,偶像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理性崇拜”,目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并非是“盲目崇拜”而由此一味模仿。止步于仰视、崇拜甚至趴倒在偶像的脚下顶礼膜拜,那“偶像”给我们树立的形象不再是榜样,而变成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模具。我们去学习他,充其量也就是接近或者类似于榜样,无法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超越他。

为什么当下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崇拜偶像?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怕孩子分不清对象,将无论什么人都称为“偶像”;其孩子分不清崇拜偶像的根本原因和目的。有些人,为了偶像甘愿当一名“键盘侠”;有些人,无论是谁都称为偶像;还有些人,偶像做什么,也要紧紧跟随步伐,做相同的事。类似于杨丽娟的实例在我们身边一再上演,家长不担心才怪。

这样看来,前者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后者是盲目崇拜偶像的人。无论是哪一类人,偶像对他们来说都是无生命的模板,一如供奉在庙里的菩萨,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而解决这种没有思想和盲目崇拜的办法只有一个——在恰当的时候,“打破”偶像,成为自己。在充分了解后将某一个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将他作为榜样学习,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正如刚刚获得上海大师赛冠军的梅德韦德夫,他一直以费德勒为榜样,在自己厚积之后,超越了偶像,获得冠军。

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缺点和不足,若是不管不顾,照搬照抄,那顶多算第二个“他”,并没有形成自我。偶像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灯,给你希望和光明;但他绝不是一本教科书,不允许你有任何不敬崇拜偶像,以偶像为榜样;打破偶像,拒绝成为偶像阴影下的模板。

【教师评语】

此文得分56分,为二类中。成功之处在于立意,以“榜样”“模板”一组对立的语词,含蓄而凝练地融进自己的想法,令阅读者眼前一亮;行文中,思路围绕“需要崇拜-”“理想崇拜”-“拒绝拜倒”-“成为更好的自己”纵向展开,使思维有层级性;又联系生活实际横向挖掘,多方关联,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提现写作者思考问题的全面且深刻。不足在于:对“模板”的分析还不到位,如果将其分类,指出一是把偶像当成了模板,二是只能成为无数个像偶像一样的人,无法超越偶像,行文就没有漏洞了。(李敬东)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