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练笔纳人教学轨道——练笔透视 (周亦骅)
发布日期:2002-11-05   来源:   作者:
把练笔纳人教学轨道——练笔透视

周亦骅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谈到学生练笔时,常常赞叹有加,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人人超过大作文,练笔质量之高也常常山人预料;尖子学生也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写作兴趣和能力就是在练笔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我班有一学生有幸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评委主任委员著名作家王蒙对他评价有三句话“构思精巧,训练有素,文笔老练”。该生深情地说“我忘不了光明中学六年的练笔写作生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练笔”现象犹如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欣喜与关注。

    大作文与练笔的效果,有人戏称为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有心的结果”正好与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背,“有心”反而无效,“无心”却硕果累累。究其原因,“有心”而无效的关键在教师,无效的原因有二个:其—·,写作教学没贴近学生生活。文章本质上是源于生活的产物,如果教师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开掘这个“源”,拓宽写作的天地,而只是习惯于课堂上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笔法技巧这一套写作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这些写作知识和技法一旦离开学生生活,这些知识和技法成为枯燥乏味的术语,套话、写作训练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训练从阐述式到联想式,这些写作训练——旦离开学牛生活,久而久之,这些训练模式成为机械.刻板的新八股。这就等于堵塞了写作的源头,何来学生写作的活水清流。难怪学生每逢课堂作文,提笔千斤重,落笔腹中空。其二,写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活动。从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是主体心理流动的产物,其中的认识活动是由感觉、情绪,记忆、思维等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有机的心理系统。目前我们课堂作文教学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成分。审题要考虑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要兼顾阅卷老师的因素,唯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情绪与兴趣。写作训练条条框框多,限制规定多,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最可贵的写作兴趣。    

    “无心插柳”的练笔写作,恰恰天然地弥补了课堂作文教学这二条不足。练笔最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笔下毫无拘束,自由驰骋,可以评人世物象,写海阔天空,扦心里感慨,不拘一格;可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自己最深切的感受,自己最独特的见解,一吐为快。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传达意思的工具,它更构成我们感受、理解和想象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基本形式,练笔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日常交流和理论思维,使学生能不断扩展和丰富对生活的感觉.经验和体悟,练笔把整个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正因为开掘了写作源头,所以能使写作材料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正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能充分发挥语言文字表达功能的练笔,自然会呈现出精彩绚丽的美文佳作。

    练笔能自由发挥,所以极大限度地凋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位学生是这样写自己在练笔中的感受:“当被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所感动,被心巾的梦想、幻境所激动时,稿纸就象无垠的原野,手中的笔便成了黑色的骏马,尽情地任意纵横,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摩擦声,犹如马蹄清脆的踢踏声,倏忽间,小小的—-张纸上布满了方块字,一个个在那里眉开眼笑,轻声欢唱。扔下笔寸就如卸下担子,尽管赶得卜气不接下气,心情却是无比欢畅。这样的写作:我喜之,乐之.亦爱之”。学生极其生动地表达练笔时的喜悦心情,其他学生也同样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写作兴趣便汕然而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兴趣是人从事任何活动的巨大推动力:一旦兴趣被激发,就会使人精神高度集中,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产生愉快的情绪,锲而不舍,乐此不疲。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写作兴趣是在练笔中产生的。

    如果说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决定因素是杨柳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固有的特性的活,那么练笔所以能涌现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是田为练笔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这符合写作规律的二大特点在起作用。这就是练笔现象给我们的启示:要提高写作教学效果,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贴近学生生活与激发学生兴趣这两大因素。

                                               练笔定位

    练笔的优势在于贴近生活与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作文教学如果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电视这二大因素的话,课堂作文教学的现状也一定能得到改观。反之,也不是说练笔就可以放任自流,听其自然,如果能抓住练笔两大特点,回到课内加以强化,课外练笔,课内指导,通过内外结合,练笔如虎添翼,效果一定更佳。如此看来,练笔完全可以纳入教学轨道,课内加以指导。

    当然练笔毕竟不同于大作文教学,与大作文教学可以作为二种不同的教学类型并存于作文教学之中。课堂内大作文,一般是课内当堂完成,偏重于作文基本训练,每次作文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较强的系统性与教师的导向性。练笔是课外进行,不作限制,让学生随意尽情发挥,老师指导在后。因此,练笔可以对课堂作文教学起补充和深化提高作用。老师的指导决不是去限制、干预学生写作,老师的指导思想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练笔自主性的功能,贴近生活与激发兴趣正是来自于自主性,自主性是练笔最大特点,也是练笔的最大优势。即使把练笔纳入作文教学轨道,也不能象大作文那样去限制、要求学生,那样做会使练笔异化,会扼杀练笔。我认为练笔通过指导,是可以起到对大作文教学的补充和提高作用。补充是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补充,提高是从理性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练笔指导

    一、高屋建瓴

    首先,对学生练笔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练笔有“一个信念”:说我想说的,写我想写的。这是我的天地,我的大脑.我的眼睛、我的心声、我的感受,;笔中的主角就是我,只要施展我的各种感官,写作的材料定会绚丽缤纷、源源不断;有“一种激情”,到生活中去寻找激情。练笔中会出现两个世界:物象世界和心埋世界,不断地去寻找二者之间的接触点或碰撞点,也可以说是动情点,一旦输入激情,这两个世界便可以任我出入.驰骋、遨游;有“一番设想”:每周一篇练笔,一学期20篇,一学年40篇,高中阶段三年便有百米篇小作文,这是一本非常可观的写作集。可以写成自我写照、内心独自.随感录.评沦式.思辨式、汜实、绘景、抒情等各种形式;内容尤所不包,学生生活、情感世界、人文科技、社会自然、书评,渎报等等。每个人根据练笔的内容,为自己练笔集取一个标题:不管内容、形式如何,这一本练笔毕竟是自己学习生活的记录,人生旅途起始的一段轨迹,是自己笔耕的结晶。

  二、因势利导

  —篇篇学生练笔中的美文佳作,老师就地取材可以引发很多活题。如一学生写了一篇《高三读雨》,从品味雨夜的意境,抒发了高三夜读的感慨,旁边还附-!篇剪报《读雨》,这篇《读雨》是听窗外秋雨,想到古代诗人写雨的诗句,然后写在雨巾发现一修伞的老人,把伞修好让别人去挡风遮雨,他在墙角任凭街丝淋湿丁他的头发,淋湿了他的瘦小的全身,歌颂了老人崇高的职业道德,这组文章引发我二个活题,第一个话题是如何从读人家的文章到写自己的练笔,这里需要借鉴,借鉴中包含了联想。这位学生就是从《渎雨}文章,联想到自己高三夜读品雨的经历,借品雨来抒发高三学习生活不堪负担的心绪、第二个话题是如何对同一题目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可以从立意,结构、选材、笔法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这就有力地充实了平时写作训练时经常讲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有时通过对练笔中习作的分析,提供些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如一学生一篇《无情与有情》,运用大量事例说明看似无情却有情,看似有情却无情。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从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极为有效的方法。文章最后以告诫的口吻点明题意,“当父母抱怨你们玩得太多时,当老师似乎过于严厉地管教时,你什仟万别以为他们‘无情”,,这是现象,“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对你们负责,对你的,有情’的表现”:这是本质,告诫同学不要把现象当本质。如果该生没有认识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和方法的话,是无论如何写不出这一类议论性散文类的文章。

    有时可以从习作中引发学生对某些论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如“努力是否就会成功”,就这个问题,请同学展开笔谈讨论,练笔中同学们从辩证观点事物的变化包含内因和外因二个因素去分析努力与成功的关系,努力只是事物主观因素内囚的一个方面,没有考虑客观条件外因这个重要条件,所以结论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从理沦分析完全正确,一旦联系实际就会产生疑问,那么是否努力就不重要了呢?是否会影响同学学习积极性:同学们联系实际再进行深入思考。有一篇《有感于努力就会成功》的练笔,结尾这样写道:“用我自己的话来总结努力与成功的关系那就是,如果你不努力就不可能踏人成功的大门;而如果你努力了.成功大门将永远敞开着等你。”笔谈讨论可以圆满地告一段落,突然又发现一篇《努力就是成功》似乎与结论截然相反的命题,我拿出来再次让学生辨别,这篇文章观点对不对,学生谈下来都认为对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命题与我们讨论的结沦相反?学生从文是里找出了论据,文中对成功的概念作另外解释,“什么才叫做成功,是不是——定要功成名就,达到最终目的,获得最完满的结局才算得上成功。”这里成功的特定含义是对“努力”这种主观精神的高度推崇的表达方式,突出过程,淡化结果。这种看似矛盾的命题,通过文中一番解释,翻出新意的写法,叫借题发挥,如我们渎过邓拓写的《不要秘诀的秘诀》、《不求甚解》两篇课文,这里对”秘诀”与“不求甚解”作了重新解释,借这个题目谈作者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写法。

  三、共济沧海

  带领学生到达写作的彼岸,不仅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群体效应、环境气氛,以期收到更大的效果。措施如下:(])及时组织讲评交流。每次练笔要有讲评交流,学生听到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有一种亲切感,容易入耳,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启发、联想。讲评交流可以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学生丰持,而往往学生主持讲评交流的气氛比教师热烈。(2)大力营造环境气氛。黑板上定期公布排行榜,十名之内排名次,前三名颁奖,郑重其事发证书,期终评出优秀练笔集,发奖状以资鼓励。(3)积极推荐美文佳作。好的练笔习作,通过出板报.壁报、小报进行交流。英文佳作向校文学社以及《语文报》女中文自修》等报纸刊物推荐。扩大练笔影响,学生看到练笔的成就与价值,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坚定写作信念,长此以往,学生乐此不疲。

                                                结束语

    把“课外”练笔变得跟“课内”一样有力、有序、有效,把“课内指导”与“课外练笔”放到同样地位来规划,从而真正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写作真谛。教师引路开异、铺路、搭桥,学生结丝成网。练笔不愧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极其有效的写作途径,其中很多做法还有待我们去总结、去提高。练笔犹如一座金矿,值得我们去开采、挖掘。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