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所著的《和谐社会笔记》一书的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2006-10-16   来源:   作者:

敬爱的党组织: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所著的《和谐社会笔记》一书,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谐社会笔记》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尤以“文化认同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一章使我感同身受。

提到文化认同我就想到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使中华民族的意志、精神进一步振奋和昂扬起来。当前,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在前进的征途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更应把民族精神教育充分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艺术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应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将民族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在艺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从优秀的民歌、民乐、民族舞蹈、书法、国画、民间艺术、戏曲等作品的赏析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艺术作品中的民族精神。还可以通过对中国优秀艺术家的生平事迹介绍,让学生受到民族精神教育。

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

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通过开展中国音乐作品演奏会、民族民间舞蹈比赛、民间工艺作品展、民歌演唱比赛、参观博物馆、欣赏京剧等学生文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巨大力量,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使民族精神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体验。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熏陶感染作用。

通过校园网开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栏目,在学校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张贴悬挂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雕塑、灯箱、语录牌和公益广告等手段,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挖掘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的民族精神历经千载薪火相传百炼成钢,激励我们永远奋发向前。我们艺术教师应充分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实践中提高民族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沈晓燕

2006.7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光明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81号 邮编:200021 电话:63113588 邮箱:gmzx120@163.com

举报电话63113588